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农业剩余人口转移困难;农村经济发展依靠外部开发与支援的做法遇到瓶颈;农村工业化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户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农村工业作为独立的经营体,创造区域品牌,扎根农村与其他产业联合搞活农村经济的连带责任感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提出在我国农村建立农业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阐述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区域产业集群理论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和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提出概念,文献综述。提出农业区域产业集群的概念,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概述,总结出关于农业区域产业集群研究存在的问题,寻找本研究的创新点,构建以农业为中心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与分析框架。
第二,农业区域产业集群产业体系的效率机能和政策作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主要考察日本、法国等国家农业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情况,分析其成因和发展规律。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构建农村区域产业集群的产业体系,综合运用传统产业组织论(TIO)和新实证产业组织论(NEIO)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区域产业集群理论,推导农业产业链的竞争构造模型,探讨行业间的垂直关系以及相互间的波及效果;运用产业相关分析方法揭示形成区域经济集群的经济效果,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难点,也是想要有所创新的地方,是整个论文的核心和灵魂。
第三,我国形成以农业为基础的区域产业集群机理及意义的研究。考察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宏观环境变化状况,利用历史数据分析我国农业生产调整的变动趋势和农业产业化的演变趋势,提出中国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战略任务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并考察我国农村形成以农业为中心区域产业集群的条件,阐述以农业为中心的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以往的农业产业化区别,并考察它的功能、作用。本部分主要从我国经济与农业发展和成长的阶段性、农业区域布局的规律性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聚集趋势性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案例分析。选择我国目前具有代表性且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农业区域产业集群作为调查研究案例,运用提出的农业区域产业集群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与论证,考察其经济效果,提出发展的重点相关产业、发展模式和需要重点扶持关键环节。
第五,阐述农业区域产业集群在我国的发展方向,提出对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通过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研究,阐述农业区域产业集群今后在我国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分析政府、企业、农民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主要从推动产业成长和区域集群的角度,提出搞活农村经济的有效对策,包括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科技支撑、加工业发展、流通贸易等一系列措施,拓宽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视野。提出相关结论和问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