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超越——论《聊斋志异》与《庄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和蒲松龄两人生活的年代相隔甚远,他们的思想性格、生存方式和人生追求似乎并没相通之处。然而,通过全面仔细地阅读《庄子》和《聊斋志异》两部文学作品,笔者发现《聊斋》中言及庄子和庄言的材料十分丰富。本文通过把握两部文学作品各自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手法,在此基础之上找到两者的连接点,重点挖掘出蒲松龄对庄子文学的继承和创新,力图将两位文学大师潜在的时空对话转变成一种现实的文本对话关系,为我们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规律,完善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发展脉络做出一点贡献。  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分为四章)、结语三大部分。  绪论部分有两大部分组成。通过对该选题理由或意义的综述,确定本文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该选题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的论述,确定本文突破的难题和攻克的难关,及该选题需要攻破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近年来还较少有学者从分析庄子对《聊斋志异》作品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将两者进行系统深入的综述也是本论文的意义所在。  正文部分包括四章:  第一章,介绍蒲松龄和庄子比较研究的可能性。类似的人生经历和道家文化的熏陶,是蒲松龄对庄子文学推崇的基础。蒲松龄和庄子远隔时空产生了精神上的联系,探究庄子和蒲松龄人生观、世界观和创作观上的共鸣,为我们进一步挖掘蒲松龄对庄子文学的继承和创新做下相应的铺垫。  第二章,主要搜集庄子在蒲松龄诗歌和小说《聊斋》中留下的“庄子烙印”,将蒲松龄和《庄子》相关联的语词、寓言故事和人物系统地呈现出来。同时,以《庄列选略小引》为切入点,具体呈现出蒲松龄诗歌和《聊斋》中出现的庄子痕迹,从文本上证实蒲松龄私淑庄子的文学现象,为第三章论述蒲松龄思想和庄子的关系做下铺垫。  第三章,主要从思想内容上论述蒲松龄对庄子的继承和超越。具体从生命自由、天人合一和安之若命这三个思想主题进行分析,对《聊斋》中所流露出的那些与庄学思想相通及超越的部分做出详细的阐释。  第四章,主要论述蒲松龄对庄子创作手法的继承和超越。以庄子艺术创作手法为立足点,找到蒲松龄为文效仿庄子的地方。《庄子》在浪漫主义手法、寄托寓意的寓言精神、文学形象的艺术塑造和抒情写意的语言魅力四个方面对《聊斋》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文学启示和影响。但《聊斋》又是一部集大成者,在某种程度上对《庄子》有着创新和超越,对这一部分本论文会进行明确地阐释。  结语部分,总结蒲松龄对庄子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的继承和超越。通过梳理两部书中相关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探究在儒释道中挣扎的蒲松龄一步步挣脱束缚后,像庄子一样注重自我心灵的表达,进一步肯定《聊斋志异》继承《庄子》却又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庄子文学的独特的艺术构思。
其他文献
天氣逐渐变冷,刘女士清理了一下柜子中尘封的秋冬衣服。没想到,却出现双眼发痒、流泪、打喷嚏等症状,不得不到医院就诊。结果让她大吃一惊:患上了过敏性结膜炎,而祸首竟是尘螨。从医院门诊情况来看,近期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较平时增加了5%~10%。  秋季天气干燥,粉尘或者气体刺激眼睛后容易引起过敏性结膜炎。主要表现为眼睛奇痒,或结膜充血、水肿,有黏液性分泌物,常常伴有眼睑皮肤红肿。有的病人除了眼睛不适外,还可
期刊
“被”字句是汉语中非常重要并具特色的一种动词谓语句,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对“被”字句进行多角度研究。第一,从“内部”与“外部”两个
元杂剧是元代文学的标志,也是元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历来倍受注目,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对元杂剧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空前张扬与反传统的特质进行审视。通过
对付秋“燥”最应该做的就是调理饮食,补足津液。喝水是补津液,可是喝的水已经不少了,嘴唇为什么还照样干?这主要是没有注意保水的原因。如果喝了很多水,又喝了很多汤和粥,可是就因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这样喝多少水也没有用——嘴唇照样干。再比如你喝了一上午茶,可你中午是大鱼大肉,又吃了不少甜食,喝了可乐,你上午喝的水全没用了。所以要多吃防燥的,躲著助燥的,再从全身及情绪方面把握自己,不使心火上升灼烧津液,才
期刊
入秋后毛毛已经出过好几次鼻血了。妈妈带毛毛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来耳鼻喉科治疗流鼻血的孩子还真不少。鼻出血又称“鼻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秋季气候干燥时发病更多,尤其是小儿发病较多。  鼻出血三大原因  鼻黏膜分泌液体挥发快 当气候干燥多风时,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鼻腔容易干涩发痒,加上一般小孩子都有挖鼻孔的不良习惯,一旦挖伤毛细血管,导致鼻黏膜的血管破裂,就会发生鼻出血。  鼻内毛细血管扩
期刊
发热是一种症状而非病症,通常小孩肛温达38℃以上,腋温达37.5℃以上,即被认为是发热。引起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感染,中暑等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剧烈运动、哭闹、婴儿蛋白质摄入过多等引起的生理性发热。  发热本身对健康的儿童是无害甚至有益的。而不顾病症的自然病程,过度治疗,反而中断了人体抗感染的机制,使得机体不能有效地产生免疫力。  “烧坏了脑子”?很少见  年轻父母总是担心发热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