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和蒲松龄两人生活的年代相隔甚远,他们的思想性格、生存方式和人生追求似乎并没相通之处。然而,通过全面仔细地阅读《庄子》和《聊斋志异》两部文学作品,笔者发现《聊斋》中言及庄子和庄言的材料十分丰富。本文通过把握两部文学作品各自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手法,在此基础之上找到两者的连接点,重点挖掘出蒲松龄对庄子文学的继承和创新,力图将两位文学大师潜在的时空对话转变成一种现实的文本对话关系,为我们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规律,完善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发展脉络做出一点贡献。 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分为四章)、结语三大部分。 绪论部分有两大部分组成。通过对该选题理由或意义的综述,确定本文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该选题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的论述,确定本文突破的难题和攻克的难关,及该选题需要攻破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近年来还较少有学者从分析庄子对《聊斋志异》作品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将两者进行系统深入的综述也是本论文的意义所在。 正文部分包括四章: 第一章,介绍蒲松龄和庄子比较研究的可能性。类似的人生经历和道家文化的熏陶,是蒲松龄对庄子文学推崇的基础。蒲松龄和庄子远隔时空产生了精神上的联系,探究庄子和蒲松龄人生观、世界观和创作观上的共鸣,为我们进一步挖掘蒲松龄对庄子文学的继承和创新做下相应的铺垫。 第二章,主要搜集庄子在蒲松龄诗歌和小说《聊斋》中留下的“庄子烙印”,将蒲松龄和《庄子》相关联的语词、寓言故事和人物系统地呈现出来。同时,以《庄列选略小引》为切入点,具体呈现出蒲松龄诗歌和《聊斋》中出现的庄子痕迹,从文本上证实蒲松龄私淑庄子的文学现象,为第三章论述蒲松龄思想和庄子的关系做下铺垫。 第三章,主要从思想内容上论述蒲松龄对庄子的继承和超越。具体从生命自由、天人合一和安之若命这三个思想主题进行分析,对《聊斋》中所流露出的那些与庄学思想相通及超越的部分做出详细的阐释。 第四章,主要论述蒲松龄对庄子创作手法的继承和超越。以庄子艺术创作手法为立足点,找到蒲松龄为文效仿庄子的地方。《庄子》在浪漫主义手法、寄托寓意的寓言精神、文学形象的艺术塑造和抒情写意的语言魅力四个方面对《聊斋》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文学启示和影响。但《聊斋》又是一部集大成者,在某种程度上对《庄子》有着创新和超越,对这一部分本论文会进行明确地阐释。 结语部分,总结蒲松龄对庄子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的继承和超越。通过梳理两部书中相关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探究在儒释道中挣扎的蒲松龄一步步挣脱束缚后,像庄子一样注重自我心灵的表达,进一步肯定《聊斋志异》继承《庄子》却又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庄子文学的独特的艺术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