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城镇化发展至空前高度,人类对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等开发需求与陆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系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在有限的国土空间范围内扩大。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和诸多国际研究组织陆续启动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与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计划,人类活动行为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与地表间的反馈效应已经上升为全球性热点问题。随着中国国土空间格局重构进程加快,日趋严峻的人地关系冲突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矛盾亦逐渐凸显。在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和“美丽中国”目标背景下,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心的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已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重大议题。“双评价”作为明晰国土空间资源环境禀赋、识别国土空间现状风险和开发潜力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国土空间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且随着自然资源部正式发布“双评价”指南,其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以及应用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成效将更加凸显。因此,开展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探索从资源环境本底评估到国土空间主导功能识别与分区优化的逻辑内涵与实践路径,可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及用途管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在“三区三线”划定、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国土空间精细化管理以及规划落地实施等方面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江苏省地处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带,国土空间高强度开发的同时亦面临拓展空间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本底间的规模性冲突、功能性冲突以及空间性冲突日益突出。在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构建有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已成为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难以回避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适宜性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等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通过梳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尝试构建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优化分区的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案;以江苏省为实证研究区域,在对其国土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从时空两个维度解析其人地关系冲突特征,进而识别出其国土空间开发可能面临的资源环境要素冲突;基于“刚性约束—弹性约束”与“人口—用地”统筹视角测算江苏省资源环境约束下可承载的国土空间开发规模,并基于单要素评价对承载规模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区域人口承载规模和建设用地承载等级;继而开展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单宜空间适宜性评价,并依据国土空间优化分区方案,集成单宜空间评价结果和城镇空间承载等级,最终得出江苏省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优化方案,并划分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等不同类型国土空间;以区县尺度将江苏省划分为六类主导功能区,进一步提出各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优化策略,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成果展开对比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框架下,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可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间的互馈机制来阐释,在发展效率提升、生态环境趋好和空间组织优化等目标下,基于“双评价”集成形成的各主导功能空间的规模格局、空间格局共同构成了国土空间优化格局。通过集成单要素承载规模与承载等级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及集成各单一功能指向的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引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约束下的城镇空间承载等级和国土空间主导功能选择函数,可形成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优化分区方案。(2)资源环境对江苏省人口承载的约束作用呈现地域性和结构性差异,其中环境要素对苏南和苏中地区具有强限制性,苏北地区则主要受水资源总量约束;同时,在碳达峰条件下全省能源承载水平均面临一定风险。不同区域生态系统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弹性不一,随着生态系统功能持续趋好,全省可开发空间重心由江淮生态经济区和徐州城市群转移至沿江城市群,但不同情景下可开发空间低值区始终位于环太湖沿线城市;而从承载等级看,低值区主要位于苏南各市以及徐州、南通的市辖区。(3)全省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单宜空间中适宜和较适宜级面积占比依次为36.9%、69.6%、27.2%,不适宜级占比为63.1%、30.4%、72.8%;优化后,全省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面积分别为28005.50km~2、48315.91km~2、28897.71km~2,占国土面积的26.62%、45.92%、27.46%,城镇空间中优化建设区和管制建设区分别占比14.34%、12.28%,农业空间中集中生产区和优化生产区分别占比15.85%、30.07%,生态空间中严格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分别占比9.29%、18.18%。(4)通过降尺度识别各区县不同主导功能的组合分布特征,将全省划分为城镇单主导型、农业单主导型、城镇-农业双主导型、城镇-生态双主导型、农业-生态双主导型和城镇-农业-生态型六类国土空间主导功能类型区,结合各区人地关系冲突和功能定位,从空间布局、规模管控和结构优化等方面针对性提出了分区优化策略;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进一步细化了主导功能区规划对区县尺度国土空间的功能划分,有助于自上而下的空间管制政策落地实施。
其他文献
[阅读提示]$$我省很多地方的贫困属于条件性贫困,即由生产生活条件困难造成的贫困。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性普遍贫困,最重要的是改变造成贫困的生产生活条件。而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在
报纸
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师生关系不仅是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师生生命的重要构成。然而,在后现代时期的师生关系中,其内在价值失落引发了深刻的实践困境——师生互动
目前,井中磁梯度方法是深埋金属管线常用的探测方法之一,但是存在理论不够完善及缺乏定量分析方法等问题.研究内容包括3个方面:(1)从无限长水平圆柱体的磁场强度入手,通过坐
以嗜酸乳杆菌为代表菌种,利用快速保质期试验法,研究热休克处理结合冻干保护剂对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在不同贮存温度下存活率的影响,以筛选出存活率最高的冻干保护剂,并确定冻
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获得了大批忠实的“粉丝”,迅速打压并蚕食着传统媒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不仅表现在城市地区
由于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导向,轨道交通运输在我国运输行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公司也开始纷纷崛起,蓬勃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直接关系轨道交通
传统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在中国源远流长,被誉为“诸德之首、百善之先、教化之始”。因而,孝道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修养的提高,对个体家庭成员之间关系
在总结了生物识别情境下隐私的新特征,即生物识别信息的永久性、生物识别信息侵犯的隐蔽性及对医学信息的可揭露性的基础上,从数据库安全、功能僭变、身体信息化三个方面,对
目的观察半边莲生物碱(LCLA)对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活性的影响,探讨LCLA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诱发的脑血管重构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50、100和150mg·L-1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成像技术中的阵元呈空间分布,其虚拟孔径特性可以由用少阵元实现等效密集阵列体现。在减少阵元数目,降低雷达系统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