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源的救赎——论本雅明的悲剧观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雅明的悲剧观在他的思想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他的悲剧观:   首先,悲剧观形成的思想基石。本雅明的悲剧观以经验论为方法论,是为了回到本雅明心中的天堂——原初和谐的世界,原初和谐指在伊甸园时代人类与周围动物植物平等和谐的关系状态。文化批判是本雅明回归本源的实践成果。   其次,本雅明悲剧观的内部结构。《德国悲剧的起源》中第一章——认识论-批评序言——开宗明义地揭示了一个新的分析角度,有助于对悲悼剧理念的重新建构,促进了本雅明新的阐释模式——寓言模式的产生。   最后,本雅明悲剧观的独特之处:寓言方法;历史客体;救赎旨归。他以寓言为研究方法,以历史为研究客体,以达到其对波德莱尔所说的以“破碎性、瞬间性和偶然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救赎。本文通过对本雅明悲剧观的思想基础和内部结构的阐释,使本雅明的悲剧观能更清楚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他文献
本文在生态批评视野下,对贵州文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挖掘贵州文学的生态意识,并作出生态批评解读。论文运用中西方生态批评的理论,围绕生态批评维度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王小波是一位深受卡尔维诺影响的作家,两人在诗学观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王小波受卡尔维诺影响最深的地方还是在小说的轻逸观上。在对小说的看法上,二者都主张小说应该是轻
许世旭,韩国汉语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学者,是集创作和研究于一身的大家。他从小研读中国文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留学台湾,加入现代汉语写作行列,四十多年来笔耕不辍。作为
基于对上世纪资产阶级国家小说的研究,朗西埃认为,小说是一种表现时代和社会生活的新的表达方式,它关注和描绘现实社会中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感性认知能力,扰乱
本文从中国先锋派小说“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文本层次的多元解读。一方面,“先锋”的艺术。针对评论界普遍忽视的中国“先锋派”的文本“内容”,以“拼图”、“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