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因其方便、快捷、突破时空局限、模拟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军事、医疗、交通、生活等方面。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大家广泛关注。化学作为一门微观、抽象,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现代信息技术与其结合具有将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危险实验安全化等特点,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融合十分重要。从河南省化学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与策略:1.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抽样调查了河南省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配置、软件使用及理念认识情况。数据表明:90.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69.4%的学校安装了校园网,72.1%的教师学习过现代信息技术相关软件课程,这些都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设施与技术保障。其次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效果好,但对于何时辅助、怎么辅助,并没有过多的理解与思考,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2.从理念、技术、内容等方面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方法与策略。现代信息技术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用虚拟实验、动画的方法对有毒、易燃易爆等化学实验及分子反应机理、物质空间结构等微观知识进行教学,给实验者带来声、光、色等多重感官刺激,实现微观知识宏观化、平面知识立体化,教学效果良好;对于系统性高、理论强的知识可利用结构图、视频、图片等起到补充、渲染、深化的辅助作用;通过培训、比赛、课题研究等方法提高教师理念及技术水平,建立化学资料库,降低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难度,增大使用频率,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3.采用NOBOOK公司开发的化学虚拟实验软件对人教版教材内容《一氧化碳的性质》设计实验教学案例:模拟真实实验情景,带给学生多维刺激,交互性较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性思维、增强环保意识;针对微观知识教学设计了《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例,利用虚拟实验、动画等模拟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结构,以及离子形成的微观过程,将微观知识宏观化、具体化,辅助学生理解与掌握。4.选择对比实验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并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成绩和态度上,实验班较对照班都有明显提高。实验班平均成绩提高了6.00%大于对照班的3.65%,且83.33%的学生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使自己注意力更为集中,79.17%的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授课更有趣。即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将化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提高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