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公共建筑能耗预测与能效管理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bt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监测质量的提高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普及,建筑运行监测平台中积累了海量的实时能耗数据,这些数据背后往往蕴涵着建筑节能的突破方向。并且,建筑能耗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维度高的特点,导致常规的分析方法难以发现和总结能耗数据中隐藏的建筑用能规律和分项能耗数据间的关联。数据挖掘技术具有处理海量数据以及发现潜在的、新颖有用知识的分析能力,为人们认识蕴藏在数据中的信息和知识提供了一条途径。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公共建筑的能耗分析,以提高公共建筑的能效水平和节能策略的合理性,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如下:1.探究建筑能耗数据缺失值的填补方法。采用基于马氏距离的k均值填充法填补公共建筑能耗缺失数据,为降低能耗数据的维度并利用属性集蕴含的内在信息,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到与缺失属性密切相关的属性,并使用信息熵计算最近邻域的系数矩阵,量化非缺失数据属性对缺失数据属性的影响程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以有效利用能耗数据属性间的内在联系,填补建筑能耗缺失数据。2.提出了适用于建筑能耗异常数据检测的算法LODCD。针对现有异常数据检测算法时间复杂度高、参数鲁棒性差的问题,本文在COF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聚类和密度的局部离群数据检测算法LODCD。算法利用聚类方法从原始数据集中筛选出候选离群数据集,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同时,在进行数据对象之间距离计算时,引入信息熵的概念确定数据对象的离群属性以提高算法的检测准确率。确定数据集的离群属性后,采用新的局部链接离群因子LCOF度量候选离群数据集中数据的离群程度。算法在保证检测准确率的前提下,降低了时间复杂度并减小了检测准确率对参数的依懒性。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3.构建了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建筑能耗预测模型。采用C4.5决策树算法处理公共建筑能耗数据,建立一个易于理解的公共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并利用C4.5算法选择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将其作为自变量,构建公共建筑能耗回归分析模型。此外,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属性进行处理,通过提取原始属性的主成分来降低建筑能耗数据的维度,达到提高算法扫描数据集速度的目的。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建筑能耗值,为建筑能效提高提供理论依据。4.对商业建筑能耗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关联规则挖掘,并通过建模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应用在公共建筑能效管理的可行性。采用Apriori算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气象参数、人员活动规律之间所存在的内在相关性和连动关系,并运用专业知识对强关联规则进行解读,寻找提高建筑能效的关键切入点。使用SketchUp和OpenStudio模拟商业建筑全年各项能耗,验证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对建筑能效提高的影响。仿真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公共建筑能耗数据挖掘处理方法具有通用性、实时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建筑能耗预测分析,并指导建筑整体能效水平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细胞TGF-β通路在O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软骨下骨骨吸收和骨形成偶联转化率的关系。方法利用cre/loxp系统条件性的下调小鼠骨细胞TGF-β信号以及在小鼠1
为了讨论反应性聚合物结构变化对其光电性能、原位反应及相关应用的影响,提出改变高化学活性菲醌(PQ)的单体卤代位置方法,利用其与双硼酯基芴进行Suzuki偶联,构筑空间结构分别为直
<正>"国家机构研究相对薄弱"的判断,同时也是中国宪法学界关于开拓国家机构教义学研究的宣言。在教义学范式下对宪法国家机构条款进行规范释义和体系建构,既是在完善中国宪法
本文分别应用历史模拟法和RiskMetricsTM法对上证指数的市场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历史模拟法和RiskMetricsTM法对于上证指数的市场风险都有较好的估算结果。实证结果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俨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类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计算机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小到一个人的生活起居,大到国家的安全工作,都
通过改性Hummers法制备出高分散性的石墨烯,并以不同的比例掺入到水泥基复合材料中进行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的石墨烯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抗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多种类型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临床上,FGF可用于创伤修复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当今社会,互联网占领了一大半的市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互联网科技,互联网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奇,让我们感受到了方便。在系统软件开发中,软件工程技术
文化视阈下的城市道路景观有三大意义:美学意义、艺术意义、文化意义。提高城市道路景观品质,必须充分考虑"三特"要素,即:道路景观的动视特征、城市文化的特点和民族审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