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感染后病毒粒子的大量复制导致B淋巴细胞的裂解和缺失,耐过鸡往往产生严重免疫抑制,进而引起疫苗免疫失败、增加对其它病原的易感性,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健康发展。IBDV是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的典型代表,其基因组由A、B两个节段组成,A节段全长约为3200bp,B节段全长约为2800bp,共编码5种蛋白。其中VP2是IBDV主要的结构蛋白,是病毒衣壳的唯一组分,其分子表面携带有病毒的主要宿主保护性抗原,决定IBDV的细胞嗜性和毒力。病毒侵染宿主的第一步,是通过与细胞受体的互作而结合易感细胞。虽然已有几个蛋白被鉴定可影响IBDV的侵染,然而IBDV的细胞受体及其具体效应机制至今仍未被明确。本研究首先提取鸡的B淋巴细胞膜蛋白,利用IBDV衣壳蛋白VP2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沉淀技术筛选互作蛋白。质谱分析结果提示,宿主蛋白TvbS3与IBDV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并且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IBDV感染易感细胞DF1和SPF鸡后,细胞内TvbS3的转录水平均上调,提示TvbS3可能在IBDV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vbS3是禽白血病病毒B亚群(ALV-B)和D亚群(ALV-D)的受体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是Ⅰ型跨膜蛋白,其胞内区含有死亡结构域,通过与其配体或抗体结合后而被激活,能引起细胞凋亡。为了进一步验证TvbS3在IBDV侵染易感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鸡源TvbS3基因,并系统地从病毒蛋白表达和病毒滴度水平,研究了宿主蛋白TvbS3对IBD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TvbS3上调表达促进IBDV复制,TvbS3被小分子干扰RNA(siRNA)敲低则抑制IBDV复制,这说明TvbS3是IBDV侵染的有利因子。本研究进一步真核表达了鸡源TvbS3蛋白,初步研究了其影响IBDV复制的分子机制。竞争性吸附抑制试验表明,真核表达的TvbS3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竞争性抑制IBDV吸附易感细胞。本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在IBDV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宿主细胞膜蛋白TvbS3,该蛋白有利于IBDV在易感细胞中的增殖。初步探讨了其效应机制,TvbS3可能是IBDV细胞受体的重要组分之一。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IBDV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