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病灶对侧头电针2种波形(连续波、断续波)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异,为临床头电针波型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寻求头电针治疗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更加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推广头电针的临床使用。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按就诊顺序将就诊于陕西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连续波组,B组为断续波组。2组均选择病灶对侧头针顶颜前斜线上1/5、中2/5处,电针治疗,电针频率100HZ,A组使用连续波,B组使用断续波,留针30min,1次/d,5次/周,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比较2组疗效有无差异。
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肌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后,2组患者肌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基于本临床研究,病灶对侧头电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患者在改善下肢肌力、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方面疗效显著。
2.基于本临床研究,病灶对侧头电针100HZ连续波及断续波均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下肢肌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断续波在改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方面疗效更优,在提高肌力方面2者疗效相当。
观察病灶对侧头电针2种波形(连续波、断续波)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异,为临床头电针波型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寻求头电针治疗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更加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推广头电针的临床使用。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按就诊顺序将就诊于陕西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连续波组,B组为断续波组。2组均选择病灶对侧头针顶颜前斜线上1/5、中2/5处,电针治疗,电针频率100HZ,A组使用连续波,B组使用断续波,留针30min,1次/d,5次/周,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比较2组疗效有无差异。
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肌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后,2组患者肌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基于本临床研究,病灶对侧头电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患者在改善下肢肌力、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方面疗效显著。
2.基于本临床研究,病灶对侧头电针100HZ连续波及断续波均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下肢肌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断续波在改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及10米步行速度方面疗效更优,在提高肌力方面2者疗效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