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OVA致敏和激发的变态反应相关SOM大鼠模型,了解其组织学变化。2.明确变态反应相关细胞因子IL-4、IFN-γ在大鼠血清中浓度变化。3.明确参苓白术散对变态反应相关SOM大鼠模型血清IL-4、IFN-γ及听泡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80耳),随机分成8组,正常组(Normal group,N组)5只,手术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5只,模型组(Model group,M组)15只,分为3天组(M1组)、7天组(M2组)和10天组(M3组),每组5只,治疗组(Treated Group,T组)15只,分为3天组(T1组)、7天组(T2组)和10天组(T3组),每组5只。模型建立方法采用OVA腹腔注射系统致敏,每7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2次,第2次注射完成后第7天用OVA经听泡注射激发;C组予以PBS代替OVA进行系统致敏及激发;治疗组在造模的基础上,耳内激发后予以参苓白术颗粒(1.2g/Kg)灌胃,每天1次。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听泡黏膜组织形态学特征,测量听泡黏膜厚度,进行听泡黏膜EOS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IL-4、IFN-γ浓度,并观察参苓白术散对其影响。结果:HE染色见N组与C组听泡黏膜上皮为纤毛柱状上皮或扁平上皮,上皮下可见少量纤维细胞。N组与C组在听泡黏膜厚度、EOS浸润程度、血清IL-4、IFN-γ浓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1组听泡黏膜明显增厚,部分黏膜上皮纤毛排列紊乱,黏膜组织肿胀,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M2组、M3组听泡黏膜肿胀程度及EOS浸润程度逐渐减轻至恢复正常,T2组听泡黏膜肿胀程度及EOS浸润程度较M2组轻(P<0.05),T1组与M1组、T3组与M3组听泡黏膜肿胀程度及EOS浸润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IL-4浓度M1组较N组明显升高(P<0.05),M1组与M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3组较M2组降低(P<0.05),但仍高于N组(P<0.05)。血清IFN-γ浓度M1组较N组明显降低(P<0.05),在M2组、M3组中逐渐升高(P<0.05),但仍低于N组(P<0.05)。耳内激发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治疗组血清IL-4浓度较模型组低(P<0.05),治疗组血清IFN-γ浓度较模型组高(P<0.05)。结论:1.变态反应相关SOM大鼠模型复制是成功的。2.大鼠听泡在致敏原的刺激下可引起变态反应性,单次抗原激发后表现为自限性过程。3.在变态反应中,存在血清IL-4水平升高,血清IFN-γ水平降低,EOS局部浸润的免疫失衡状态。4.参苓白术散可降低SOM大鼠血清IL-4水平,升高血清IFN-γ水平,调节免疫失衡状态,使之趋向正常,并减轻听泡黏膜炎性肿胀程度和EOS浸润,减轻中耳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