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竞争力评价: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ei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逐渐转向以科技、创新、人才等知识为基础的竞争,而知识又是经济主体获取竞争优势最为根本的源泉,并且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性竞争资源。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是经济主体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也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率先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知识经济”)。如今,知识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内生性生产投入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要依靠知识才能得以更新和提高。知识也已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同并用以提高经济主体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更进一步地,企业知识基础观理论认为,知识是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也是导致企业异质性的最根本来源。企业依靠知识赢得市场竞争、博取经济利润的能力,可称为“企业知识竞争力”。然而,知识到底如何作用于企业再生产过程,知识与企业具有何种内在关系,或者企业知识竞争力的决定机制问题,一直是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不难发现,如何科学地测度与评价企业知识竞争力,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企业知识竞争力评价仍然是一个学术热点领域。但是从现有研究来看,有些指标较为简明,但指标主观性较强;有些指标客观性较强,但指标过多,体系繁杂,可操作性不强。其共同缺陷在于,评价指标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大道至简,探索一个客观、简明而又有坚实理论支撑的企业知识竞争力评价体系显然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正是本文所要探索并希望突破的关键之处。本文首先对企业本质、知识内涵、分类及知识优势等基础理论,以及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发展脉络、来源、概念界定、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进一步对企业知识竞争力概念演化、内涵、以及知识对企业竞争力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行了阐释。更进一步地,对企业知识竞争力评价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包括企业竞争力评价、企业知识竞争力评价及企业知识竞争力动态评价,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明确企业知识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其次,把企业的知识运动过程和生产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以过去生产理论和知识价值链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的知识再生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决定企业转型升级的知识进化机制,进一步构建了企业知识竞争力的理论模型。第三,对企业知识竞争力评价的逻辑脉络进行全面梳理,然后在对现有与知识竞争力有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的基础上,由企业知识竞争力理论模型导出了相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释。第四,采用“熵值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确定了熵权,同时依据“厚今薄古”的思想考虑时间序列并确定了时间权向量,分别对2012-2019年中国ICT上市公司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分析,并对企业知识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关系设定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从三层次知识分别提出了企业知识竞争力保护和提升的对策建议。据此,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研究结论:第一,企业再生产过程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是生产规模的简单重复(简单再生产)或扩张(扩大再生产),而是伴随着知识进步的螺旋上升式循环过程。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只有知识是唯一的变量,因此企业再生产本质上就是知识再生产。企业的投入环节对应于知识的“获取-吸收”过程,输入通用性知识;企业的生产运行环节对应于知识的“应用-创新”过程,输出专用性知识;企业的产出环节对应于知识的“积累-积淀”过程,凝结专有性知识。企业的知识再生产循环推动企业的知识进化和转型升级,依次经历“模仿性竞争”(知识结构以通用性知识为主)、“差异性竞争”(知识结构以专用性知识为主)和“寡占性竞争”(知识结构以专有性知识为主)三个知识发展阶段。能够完成这一知识进化过程的企业,最终成为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占据食物链的顶端。第二,基于“通用性知识-专用性知识-专有性知识”三层次知识,采用“熵值法”和时间序列法对中国2012-2019年152家中国ICT上市公司进行了静动态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静态评价:从横向维度来看,中国ICT上市公司的知识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为严重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现象,数据鸿沟也进一步加剧。中国ICT上市公司知识竞争力水平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显著,即便是得分前十位的企业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从纵向维度来看,中国ICT上市公司企业知识竞争力总体趋于均值水平,发展较为平稳,且出现整体趋好的态势。中国ICT上市公司的知识竞争力差异性在逐步缩小,企业间差距在减少,上下波动逐年变小。(2)动态评价:中国ICT上市公司的企业知识竞争力处于较为严重的“马太效应”,样本ICT上市公司之间的企业知识竞争力差距仍然非常大。有些企业当前知识竞争力排在了较高位次,但因其他层次知识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可能会出现发展后劲不足情况。还有些企业虽然短期内企业知识竞争力水平较低,但由于其专用性知识指数当前处于较高位次,未来终将转化成为企业竞争力而变成今后发展的潜力股,是投资者未来投资的主要方向。第三,从上市板块、所属区域和成立年限等方面对中国ICT上市公司企业知识竞争力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主板上市的ICT公司企业知识竞争力水平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而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ICT公司变化程度较小且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中国ICT上市公司主要集聚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城市区域,其中,环渤海湾京津地区ICT上市公司的企业知识竞争力整体高于样本企业的平均水平,长江三角洲和部分中西部地区ICT公司的变化程度较小,发展态势良好,具有较高成长性;2002年之前成立的ICT上市公司企业知识竞争力整体水平显著高于2002年之后成立的,而2002年之后成立的ICT上市公司变化程度较小且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第四,企业知识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回归分析表明:企业知识竞争力(即相对知识水平)与企业竞争力呈显著正向关系,并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改变被解释变量和补充控制变量以后的回归结果依然是稳健和可信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知识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滞后效应,各个层次知识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相比于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ICT上市公司的企业知识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更强。不同集聚区域的ICT上市公司的企业知识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以及珠江三角等沿海城市区域。2002年之后成立的ICT上市公司的企业知识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的正向影响效应更强,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更大的正向促进效应。
其他文献
学位
目前,京津冀地区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以PM2.5为首的区域性重污染过程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土壤风蚀扬尘,作为大气颗粒物重要的自然来源之一,不仅会造成风蚀地区的土地退化,还会造成风蚀地区及其下风向区域的大气污染。因此,开展京津冀地区土壤风蚀扬尘起动、传输特征研究及防治措施研究,对该区土壤风蚀扬尘的防治及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风洞试验和野外观测,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四
就地保护和再引入是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繁衍与进化。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栖息地保护和管理,需要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选择有科学的了解;合理评估栖息地的适宜性是物种成功再引入的关键。朱鹮(Nipponia nippon)野生种群近年来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栖息地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有必要精确了解其栖息地选择以加强就地保护工作。目前只有一个朱鹮野生种群,野化放飞种群的存活
随着航空航天和卫星载荷技术的发展,空间通信将为我国未来空间科学探测、空间信息应用、军民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提供必要保障。空间通信的环境和链路特性不同于地面网络,空间网络存在拓扑动态变化、体系多样异构,空间链路存在高误码、长延迟、速率非对称乃至频繁的随机中断等特性,给空间任务遥控遥测与数据传输造成巨大的挑战。大量地面网络成熟协议技术难以满足空间通信应用需求。协议架构及传输方案是影响空间网络传输性能的关
学位
学位
2019年全国汽车制造业共生产了2567.67万辆乘用车,车企及其上下游行业企业产生的污染物体量巨大。面对环保高压态势,车企应在生态环境领域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从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采购、绿色销售以及社会活动等维度,拓展企业社会责任,带动产业链实现绿色协同发展,实现汽车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公交线路设计和规划根据其优化变量是否连续的特性可以分为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离散公交线路优化模型存在假设条件较多,求解较为困难,且很难获得最优解的问题,而连续模型则可以高效快速获取全局最优解。但连续模型设计公交线路也存在如下问题:首先,连续模型结果为站点密度,无法直接应用于实践,且目前的公交线路设计模型主要针对单一公交工具,没有考虑不同工具之间的关联关系,除此之外,目前大部分公交线路设计都假设公交车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一种宇宙中伽玛射线短时间内突然增强的高能爆发现象,这种现象的突发性、强烈性以及不可重复性让研究人员充满兴趣。自1967年伽玛暴首次被探测到以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伽玛暴观测资料,并且发展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用以解释伽玛暴的各种观测特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简单概述了伽玛暴的研究背景,然后介绍了作者关于伽玛暴高能光子辐射方面的工作,最后对作者的研究工作做一个总结和展望。第一
通过厌氧生物产甲烷是实现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资源化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传统厌氧生物技术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甲烷效率低的问题,本论文提出采用具有p-型共轭结构的聚苯胺(Polyanilien,PANI)为导电介质,强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体系中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DIET),提高有机物经厌氧生物产甲烷速率进而实现废水高效资源化。首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