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策略研究——以《奔跑吧兄弟》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xwork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真人秀源于欧美,现已发展成世界主流节目形态,20世纪90年代末,这种节目类型才逐渐引入我国,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自2006年《舞林大会》开播至今,明星真人秀在我国已经有了九年的本土化发展与探索。作为舶来品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如何才能克服“水土不服”,实现与我国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的“水乳交融”,这都是当下电视行业与学术界所要思考的。  多年的草根真人秀,已呈现出明显的疲软之态。反之,明星真人秀在2014年发展势如破竹,并迅速席卷了各大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其中浙江卫视推出的竞技游戏类明星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拔得头筹,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这与节目精良的制作水准和高超的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这档引自韩国同质文化圈的节目,首开了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的“联合开发”新模式,并进行了大幅度的本土化改造:在节目内容上将儒家文化中的“和”的思想与“团队精神”融合,将影视文化与竞技游戏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寓教于乐充满“正能量”;在节目营销上注重多渠道推广,借助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巧设议题引导舆论,擅于利用“明星效应”与粉丝互动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奔跑吧兄弟》本土化的成功之处,是当下明星真人秀节目产业化运作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本文以《奔跑吧兄弟》第一季为典型案例,对其与韩国原版《running man》的相似性和异质性展开比较分析,进而得出该节目本土化的成功之处。本文从整体上对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进行阶段划分与梳理,归纳出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扎堆”阻碍多元化进程;人为干预降低真实性;低俗炒作缺少文化内涵;本土化改造创新不足。同时,笔者结合个案从学理和实际运用上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策略,以更好的为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进程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期刊
消费主义是在物质极大丰富前提下,人们处理人与物关系的一种方式,产品过剩使消费者的欲望对商品交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消费者的需求,情感和欲望成为了资本操纵的对象,成为一
明星堆砌 混个脸熟  近十多年来大陆选送的申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除却没有在北美上映发行的《云水谣》和《筑梦2008》,其他影片都获得了北美的发行放映权。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限制,这些电影的美国版海报在放映周期内便成了当地影迷熟悉电影的首要途径。而如何能够迅速提升影片好感度赚取眼球?或许一款艺术性和设计感兼具的海报能帮不少忙。  但反观现实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冲奥”电影的北美版海报将近9成存在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