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有机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突变体的筛选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素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单纯依靠大量施用磷肥来解决磷素缺乏已经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诸多弊端。利用植物根际与磷循环相关的生物学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解磷微生物在这个生物学系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从北京部分地区采集土样分离纯化出7株解有机磷的微生物,对它们的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其16SrDNA进行序列分析。根据这些试验结果,S2、S3、X1和He归为假单胞菌属,Y1归为芽孢杆菌属,H1归为不动杆菌属,H2归为寡养单胞菌属。对菌株S2、S3、X1和Y1的G+C%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将它们与标准参比菌株产碱假单胞(Pseudomonas alcaligenes)、铜绿假单胞(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进行了DNA-DNA杂交。杂交结果表明,S2与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DNA同源性为81.47%,S3与产碱假单胞(Pseudomonas alcaligenes)DNA同源性为85.2%,X1与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aligenes)DNA同源性为82.78%,Y1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DNA同源性为92.40%,所以本研究确定S2、S3和X1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Y1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选取其中的一株产碱假单胞菌S2用Tn5转座子进行了诱变。从2500株接合子中筛选出7株解磷圈增大和1株无解磷圈的突变株。用PCR扩增测序验证了Tn5在S2染色体上的插入,用磷钼蓝比色法测定突变株具体解磷能力增大倍数,最终得到了5株增大1.5倍以上的突变株。
其他文献
当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候,不仅给人们带来物质上的损失,还会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为了减少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为逃生赢得宝贵的时间,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波异常的地震预警系统。
该文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区采集了小麦和玉米的根际土,从北京市朝阳区洼里分别选择不同环境采集2个黑麦草根际土壤样品和1个柳树根部的土壤样品,分别从这5个土壤样品中分离
植物会在昆虫噬咬部位渗出大量乳汁或其他分泌物来抵抗虫害。桑叶乳汁中含有大量1-脱氧野尻霉素(1-DNJ)等生物碱对蓖麻蚕等非食桑昆虫具有毒害致死作用。家蚕不受桑叶生物碱
  本文对造血细胞产生的活性蛋白LL-37/hCAP-18和EDAG功能进行了研究。文章将EDAG基因转入K562细胞,建立了过表达EDAG的K562细胞模型,并初步研究了其生物学性质,发现在无血清
近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揭示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在内的多次遗传学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必需的。实体肿瘤癌变过程的“多次打击学说”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的进步,传感器在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中,经常要对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保证测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