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网络产生以来,给人类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无尽的色彩,并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通过网络来工作、学习、娱乐乃至生活。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信息科技领域的与时俱进,互联网在中国的崛起已是有目共睹,这一点从我国网民的绝对数量也可以得到印证。尤其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在网民的数量中占有绝对的比例,再联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改革,这也就引出了文章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利用网络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近几年来,随着大家对网络理解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主动在网络上构建自己的阵地,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与形式,但在理论上,对于整个网络思想政治的发展历程的综合研究还不足,对于在信息网络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模式只能够停留在产生问题之后的研究,不能清晰把握发展趋势,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在前面。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理论,试图通过从回顾网络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入手,分析信息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信息素质,思维方式,个性化人格发展以及道德行为选择的影响,结合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终进一步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此希望能够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全文在逻辑结构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网络与高校大学生。包括网络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网络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大学生网民的现状与特征;网络与高校网民的关系。其中重点引出的是后者,力图通过上述内容在网络和高校大学生之间架起理论桥梁,为下面的论述打下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内容包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内容、特征及其基本原则。通过这部分的全面介绍,可以使读者对我国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有个大致了解,以便更好把握在此基础上的各项方针政策。第三部分,主要针对上述两部分的内容提出网络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文章首先介绍了所面临的机遇,包括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和内涵;提供了创新的实践方式,加速了大学生思想的成熟;促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改革步伐。机遇总是和挑战并存,接下来文章介绍了网络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挑战。主要包括,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垃圾易使高校学生误入歧途、缺乏规范的网络使道德弱化、西方意识形态容易消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心理、沉迷于网络导致大学生自我封闭)。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使读者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发现问题并思考对策。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及其对策。不足方面包括,问题认识不清,缺乏主动性;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实践性;内容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发展态势缓慢,缺乏规范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主要包括,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整合教育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加强网络道德建设,逐步完善网络管理体制。应该说,把网络引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课题,也有不少文章均做过介绍,但从以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来看,更着眼于信息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因素,管理方法上主要集中在管理网络信息内容上面。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体现如下:第一,针对在理论上对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的综合研究不足,在信息网络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模式也只能够停留在产生问题之后的研究,不能清晰把握发展趋势,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在前面等问题,本文将更加注重网络基础理论的探讨,希望以此为原点展开论述。第二,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分析不够深入、全面的问题,文章将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定对象,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第三,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的问题,文章将探求新的工作思路、寻找新的教育载体,对计算机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给予理论上的充分肯定,使研究成果不仅体现在理论探讨层面,而且对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实践工作等问题也有所触及。这样一来,针对研究成果很少应用于实际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从中得到有益的指导问题,有望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