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平原区的第四纪地层发育,松散沉积物的堆积厚度较大,沉积的类型复杂多样,是研究区域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演变的基础。由于受岩性、岩相的横向变化及新构造运动影响,区内第四纪的地层及古气候重建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简称MPT),发生于约0.92Ma B. P.-0.6Ma B. P.,其间气候变化的主导周期由41ka周期转变为100ka周期,全球冰量亦有增加。对北京地区沉积地层中的孢粉进行分析,并根据孢粉指标进行古环境、古气候重演的研究由来已久。本研究使用与地矿部合作在昌平地区获得的钻孔岩心材料,选取东闸村钻孔孔深103-149.8m的岩心进行孢粉组合特征研究,对区域第四纪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间的古气候重建具有一定的意义。计划使用古地磁测试获得的年代作为时间标尺,通过重液浮法富集孢粉,进行鉴定获得孢粉数据。通过对孢粉资料中种属组合特征、各种属百分比变化,据各类植物花粉在该钻孔垂向上的明显变化,由下而上可划分出八个孢粉带,揭示了北京地区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间的古气候的演替及变化,其演变经历了冷干-冷湿-冷干-暖湿-冷湿-暖湿-冷干的阶段。与同时期的深海氧同位素的气候演变特征对比,钻孔深度149.8-132m处基本对应于MIS31至MIS19阶段;132-125.1m处未取样而部分时期(对应于MIS19向MIS18的过渡期)的气候信息缺失;在钻孔深度125.1-110.8m处,在对应深海氧同位素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同时,部分时期也表现出特有的气候特征;总体来看,东闸村钻孔所反映的气候特征演变与同时期的深海氧同位素所反映的气候阶段大体对应,说明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间,北京昌平地区的气候基本响应于全球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