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中左、右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的分析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ia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中左、右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胸腔镜下左侧肺大泡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L组(使用左侧双腔管,n=45)和R组(使用右侧双腔管,n=45)。采用咪达唑仑、地佐辛、顺阿曲库铵和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L组患者插入左侧双腔管,R组患者插入右侧双腔管。分析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导管末端错位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纤维支气管镜(FOB)的使用次数。分析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气道峰压(Ppeak)的变化。两组单肺通气前lmin (TO)、单肺通气10min(T1)、单肺通气20min(T2)单肺通气30min(T3)、单肺通气45min(T4)、单肺通气60min (T50及恢复双肺通气后15min (T6)时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在双肺通气、单肺通气及恢复双肺通气后各时间点MAP、HR、 PaO2, SaO2、PaCO和Sp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的组内比较,在单肺通气各时间点(T1、T2、T3、T4、T5)与双肺通气(TO)比较PaO:明显下降,而Ppeak明显上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L组Ppeak在单肺通气T1、T2、T3时明显低于R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L组的首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R组。并且L组的插管时间、导管末端错位率、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FOB使用次数均低于R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左侧肺大泡切除术中,使用左、右双腔支气管导管产生的PaO2、 PaCO2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而使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更有利于麻醉管理。
其他文献
背景胸腰椎骨折多伴有临位椎间盘的损伤,传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损伤的椎间盘未予处理,它可能是是术后导致患者后凸畸形的主要原因。目的探讨椎间盘损伤对单椎体胸腰椎骨折
与天然髋关节结构相比,人工髋关节结构润滑效果较差,在人体的日常运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摩擦磨损,最终导致人工髋关节松动失效。从生物摩擦学角度出发,掌握人工髋关节系统润
与先秦篆体书艺相比,隶体书艺可谓出身“草根”。“隶书”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与篆体正书(尤其是钟鼎铭文)出自当时的高级书手不同,最早的“隶书”书写者都是各诸侯国社会下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IDSMA)的临床特点及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
用本室建立的方法对3~15年的陈旧骨骼进行DNA提取,并用X、Y同源引物扩增AInelogenin基因X、Y特异性片段,所有检材均得出正确结论,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陈旧骨骼性别
成骨发育的微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其复杂性体现在细胞外基质(ECM),干细胞和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发生场所是在微环境中,而这些反应过程直接协调了骨组织生长的发展
目的探索农牧区人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今后农牧区防控人炭疽病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在发现疑似暴发疫情信息后,对辖区内就诊病例进行病例搜索和调查,开展病例对
人与人之间在智商、情商、性格方面存在差异,这会导致我们在营销工作中的差异和差距。任何顾客在购买行为的背后都有一连串不为人知的心理活动,如果营销人员能够洞悉客户背后
本文对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媒介理论家亨利·詹金斯进行深度访谈,尝试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亨利·詹金斯在自己提出的媒介融合的文化逻辑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包含参与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脑死亡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优化方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