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衄止血凝胶是由中药白及和黄连提取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由鼻腔内部炎症、轻度创伤等引起的鼻出血。本课题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天然药物第六类新药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凝胶进行了临床前药学部分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药材提取物的研究1.1白及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本课题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分离白及多糖,先运用单因素试验法,对白及药材吸水率、提取温度和药材粒度进行初步考察,再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进行优选,确定白及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水浴温度为90℃、药材粒度过10目筛、加水量为8倍药材重量、提取时间为1小时、提取次数为3次;采用醇沉法分离纯化白及多糖,结果表明当醇沉浓度为70%时,沉淀中白及多糖含量最高;本课题还考察了去除白及多糖中蛋白质杂质的方法,结果表明盐酸法去除蛋白的效果较好,且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药材提取物相关检查,对白及多糖进行了质量分析,包括性状、鉴别、含量测定等项。通过试管反应对白及多糖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及多糖的含量,制剂处方按提取物投料,有效地克服了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含量波动较大的缺点,从而提高了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2黄连总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本课题采用醇提水沉法提取分离黄连总生物碱,先运用单因素试验法,对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和药材粒度进行初步考察;再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溶剂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确定黄连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简单回流法、药材粒度过10目筛、提取溶剂为70%乙醇、溶剂量为6倍药材重量、提取时间为1小时、提取次数为3次。综合运用水沉法和酸碱法分离纯化黄连中总生物碱,确定工艺参数:加水量为黄连药材提取浓缩液体积的10倍量,石灰乳调pH值为9,加盐酸调pH值为1。本课题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药材提取物相关检查,对黄连总生物碱进行了质量分析,包括性状、鉴别、含量测定等项,通过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采用薄层扫描法,此法能准确地测定样品含量。2鼻衄止血凝胶的制剂研究以凝胶的外观性状、成型性、涂展性和粘度等为考察指标,首先对常用凝胶基质、pH调节剂、保湿剂、吸收促进剂以及防腐剂等辅料进行筛选,初步确定辅料的浓度范围;其次对凝胶制备工艺进行筛选,确定工艺为将卡波姆934p用丙二醇润湿加水充分溶胀,加入各药材的提取物及处方中其他辅料,再加入三乙醇胺制成凝胶。响应面设计优化法是适宜进行非线性拟合的优化法,通常在最佳条件附近,考察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此时不宜用线性方程进行拟合,应选用二次多项式或更高次的多项式进行拟合,以得到最佳的模型拟合度。本课题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凝胶处方中吸收促进剂、保湿剂和基质浓度的配比进行优化。以盐酸小檗碱4小时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运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出多元回归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描绘响应面图,得出最佳处方工艺参数:二甲基-β-环糊精的用量为1.2%,丙二醇的用量为10.8%,卡波姆934p浓度为0.74%。3纤毛毒性、过敏性和刺激性的试验研究本课题以蟾蜍口腔上颚粘膜纤毛输送速率和纤毛摆动时间为考察指标,对鼻衄止血凝胶进行纤毛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制剂无明显的粘膜和纤毛毒性。分别观察鼻衄止血凝胶对豚鼠皮肤的过敏性反应情况和对家兔鼻腔粘膜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结果表明:鼻衄止血凝胶经多次涂抹给药,与阳性药2,4-二硝基氯代苯丙酮液做对照,豚鼠未见皮肤过敏反应;给家兔鼻腔多次涂抹鼻衄止血凝胶,未见对家兔鼻腔粘膜有明显刺激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以上说明鼻衄止血凝胶是安全的,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4稳定性的研究以性状(外观、颜色、粘度、有无分层等)、pH值、含量测定等为考察指标,对鼻衄止血凝胶进行了强光、高温、低温、冷冻、离心等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鼻衄止血凝胶对光和高温不稳定,提示本制剂需避光、低温保存;同时进行了6个月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鼻衄止血凝胶在包装条件下是稳定的。通过上述对鼻衄止血凝胶临床前药学部分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制剂处方稳定,无纤毛毒性、过敏性、刺激性、质量可控的鼻衄止血凝胶,为进一步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奠定了基础;也为鼻用凝胶给药系统研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