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在全国各地竞相创建,公园绿地的营建也随之推向了高潮。在竹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城镇,又开展了大量竹类公园在建与拟建项目。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市内和郊外共4个竹类公园大量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多次的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观赏竹美学特征、生态效能、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竹类公园竹景观进行评价研究,旨在总结竹类公园景观优秀案例的建设方法,并探寻景观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竹类公园竹景观评价的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城市新建公园的竹景观建设与优化提供参考。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竹类公园竹景观美学评价,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别对各竹类公园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景观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总结,对竹的生长生活环境,以及竹类公园乡土竹、引进竹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竹景观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木本多以引进品种栽植,望江楼公园以科普用途的竹种较多,因此引进竹品种种植最多,其他几个竹类公园以乡土竹为主,引进竹作为提高观赏性的竹种,如紫竹、龟甲竹等,因此能普遍反映当地特色。2)从景观美学的角度出发,以成都望江楼公园、安岳紫竹公园、重庆社区竹类公园三个市内竹类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众多评价方法,最后选择心理物理学方法来建立景观美学评价体系,采用SBE评价方法测量竹景观美景度,筛选预测因子,最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并在SPSS软件中做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来得出各因子对景观的影响,最后得出竹景观群落的美景度值。3)层次分析法和SBE法评价依据和形式不同,AHP法以市内和郊外竹类公园为研究对象,针对两类公园的不同特征订立评价体系。市内三个竹类公园分别选取20个群落样地,共60个样地进行研究调查,从视觉质量和生态效能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样地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分,竹景观群落的评价与SBE法在结果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将两种方法结合,对竹景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4)结合竹类公园自身特点和文化哲学含蕴,引入文化产品分析的四个层次,分别是文化载体、文化内容、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通过实例从定性的角度解析竹类公园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分析其对文化产品的开发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