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带动黑龙江省的整体经济。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观背景下,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信息化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机遇,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将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是目前黑龙江省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从多个方面为加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本文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对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进行了分析,作为论文研究的实践支撑。通过对比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相关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具有区域特色性、系统综合性、全过程性以及网络化的基本特征。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粮食产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农业在黑龙江省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黑龙江省极为重要。为了阐明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指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完善将从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转变、带动黑龙江省农业走向国际化、优化黑龙江省农村投资结构、带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黑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等多个方面大力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为了进一步印证这一观点,本文使用2003年-2012年黑龙江省的相关农业数据计算了“农业信息化指数”,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阐明了农业信息化指数的提高将带来黑龙江省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完善将拉动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为了探索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方向及途径,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阐明了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理论分析指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缺乏监管力度及自身职能定位,农户对信息资源的敏感度较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后续研究不足,专业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人员不论在人数上还是专业技能上都还不能够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基于DEA模型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评价指出,哈尔滨市等四个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效率较高,而其他九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效率则相对较低且全省的农业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论文指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在发展完善中仍面临着各参与主体职责定位不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发展模式、农村信息传播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种类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需求等问题。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四个问题,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针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完善中的各主体职责定位不明确,对农业信息化市场认识不够的问题,本文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完善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投资和定价中各参与主体的最优战略选择,分析指出农业信息化发展初期,政府部门是主要的投资者,外部性的存在导致涉农企业不愿意对农业信息化进行投资;农业信息化发展中期,投资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政府既是投资者,也应该是投资市场的规范者与管理者;农业信息化发展后期,政府退出投资市场,只作为投资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此外,涉农企业估计投资成功的概率越大,政府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越大,涉农企业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就越低,而在农业信息化产品的定价问题上,信息不对称对农业信息产品价格有着较大影响,政府有必要加大监管力度。针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完善中的缺乏科学系统的发展模式的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在国家总体发展规划相统一、政府引导结合需求主导的、符合省情基础、立足当地且实事求是的、统筹兼顾并协调发展等原则的指导下,本文提出应从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与局部突破相结合、实现农垦与地方区域信息化共享机制、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建设,还应从创造政策环境、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制度规范、确保资金投入、推动队伍建设几个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的保障机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信息资源建设及农村信息服务。针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完善中的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低的问题,本文提出构建有效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通过分析指出组织机构不健全、信息意识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利用效果差、产业化水平低是制约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的主要因素,黑龙江省应该通过形成“政府+自助式+商业化+科研院所”的多元化主体投资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型结合的组织结构、打造“三电两网一报+自主宣传”的全方位信息传播服务网络来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并应该采取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打造专业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对象的综合素质等措施来构建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