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的内在发展要求其必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优化经济结构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应转变以往追求“大而全”的外延式扩展思路,树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来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因而,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区域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理论;另一方面,根据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指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现状中存在的与产业结构不适应指出,为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研究思路:使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历程,理清学科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在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模型,选取研究指标,收集整理数据,运用SPSS20软件包中的Pearson对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研究缘起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一是对学科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概念的界定,二是对两者辩证关系的分析;第三章为论文的重点章节,主要针对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现状进行描述,对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在现状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供有效地人才供给,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中,工学与湖南省产业结构适应性较弱,农学、理学、文学和哲学与产业结构不适应,不能够为相应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除了农学、工学和理学、文学和哲学之外的其它学科与湖南省的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中所对应的就业人数呈强度正相关,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本研究的创新:在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时,除了把各个学科与三大产业产值的相关性强弱,作为考量两者是否适应的标准之外,也把各个学科与所对应产业的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纳入考量体系之中,即通过分析各学科的人数与所对应产业就业人数的相关性,判断某类学科是否能够为所对应的产业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