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鉴了系统科学的综合集成法及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初步探讨了“四多”研究法。针对现代工业社会的人性危机与高等教育功利化倾向导致的德育低效与就业的人格障碍,自主建构了“高校新主体人格教育教学模式”。其要素之一教学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活世界观与胡塞尔的“交互主体论”;中国有机论哲学与西方后现代的哲学方法“整体有机论”;存在—人本心理学的人格理论需求层次论及其具有深刻人性根源的存在哲学倾向;蔡元培的健全人格及主体性教育思想。其要素之二教学目标是:通过自然素质教育,即自我意识教育,含健康教育与情感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即深层结构教育,含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主体素质教育,即表层结构教育,含审美教育与理想教育等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精神成人”教育。上述三类教育的核心是社会素质教育,含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与健康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促进国民与国家现代化。该模式还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评价标准与方法以及上述六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实践途径,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人格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本文的创新点如下: 1、科研方法创新:在人文主义研究方法论引导下,本文归纳出“四多”(多学科、多方位、多层次、多指标)的人格教育研究新方法。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惟有综合集成的方法才能充分揭示人格教育的性质与规律或意义。本文提出的新命题是:“复杂科学是系统科学的当代形态”,并率先提出将人格教育教学模式列入复杂科学范畴,将系统科学的知识/信息综合集成方法与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同时应用于人格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三论”及“新三论”等系统科学原理是对整个唯物辩证法的补充和深化,本研究致力于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的有机结合,从方法论上提高科研水平。 2、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障碍之一的人格残缺问题出发,由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思维三大关系问题的高起点入手,在以健康人格、道德人格与审美人格等整合成新主体人格的过程中,以辩证的扬弃态度,深入挖掘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