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A股市场呈现出“无股不押”的现象,近两年随着股票质押规模爆发式发展,股票质押违约、被强制平仓事件频繁发生,质押规模大、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现象引起了市场的警觉。股权质押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扩宽了股东的融资渠道,然而控股股东质押行为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经济后果,或刺激股东利用其支配性地位谋取控制权私利,掏空上市公司或者进行业绩操纵,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严重影响公司经营并对A股市场造成负面影响。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这一话题,但研究内容还不够充分。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公司银行借款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企业产权性质对其影响作用,研究目的在于从银行这一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是否会导致企业借款期限结构和优先级结构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内容来看,本文将首先从股权质押、银行信贷和信贷歧视等角度对现有文献进行研究整理,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本文通过对市场现状进行梳理,加深对股权质押的了解。第三,提出本文的假设并进行变量、模型设计。本文基于2013-2017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研究,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期限结构、优先级结构的影响。最后,对本文内容和结论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并对未来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银行借款中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比更低。(2)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担保借款占比更高,该结论对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同样适用。(3)分产权性质看,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导致借款期限结构缩短,该结论对国有企业不成立。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均会导致非信用借款增加,国有企业组表现得更明显。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对银行借款结构通过两种维度进行细分和探讨。本文的主要不足在于未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与公司借款结构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讨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