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河北平山退耕还林区进行了林地水肥状况及其改良技术的研究。首先对研究区的气候和土壤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林地水肥改良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结合气候分析对研究区不同立地下的水分状况进行了研究;最后,为了有效利用当地的水分资源,研究了保水剂和肥料改良水肥状况的效果,并对树种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研究区研究时段(1998~2002)的大气资料,并同30年(1961~1990)的气候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大气温度有上升趋势,较30年前增加了1℃;大气降水有降低趋势,大气蒸发相差无几,其他气候因子变化不大。综合比较大气蒸发和大气降水的比值,研究区有干旱减小的趋势。2.研究区不同立地下的土壤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主要为褐土,土壤质地属于轻壤土和壤土类型,土壤母质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土壤化学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非常贫瘠,酸碱性中等,不同立地下土壤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出现比较复杂的变化规律,退耕地和未开垦地的土壤状况也有显著差异。3.研究区大气蒸发和地表温度等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与大气蒸发最密切的气候因子是大气压强和地表温度。通过在研究区实地测定地表温度,对研究区实际大气蒸发进行了校正,并结合不同立地下的土壤自然蒸发结果和1600气孔仪测定的树种蒸腾结果,对不同树种的耗水状况进行了研究。4.研究区刺槐保水剂试验结果表明,合理使用一定量(0.1%土量比)的保水剂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水分的含量,并促进刺槐生长和土壤结构改良。连续3年的结果表明,刺槐根系能有效利用保水剂中的储藏水分。5.不同肥料在不同树种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纯化肥可以显著提高核桃的生长量;在纯化肥的基础上添加微生物肥料和菌肥可以显著促进核桃、花椒、侧柏、黄栌和四倍体刺槐的生长量,并缓解化肥的副作用。树种光合和冠层分析结果表明,合理使用肥料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和叶面积指数,且微生物肥料有利于冠层的均态分布。6.2年生幼苗和6年生核桃结果树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水肥调控可以在提高生长量的基础上促进土壤水分的利用和根系对肥料的利用。该试验结果为下一步进行水肥正交试验奠定了基础。土壤水分和土壤全氮、碱解氮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当地有限的降水资源。6年生结果树由于人为干扰严重,结果比较复杂,但是依然表现出氮肥能够调水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