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素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的影响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在稳定建立大鼠60%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度超过98%,剂量为1mg·kg-1·d-1的丹参素,经大鼠腹腔注射,对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进行干预,以研究丹参素对肝脏再生的影响。   方法:   1.单人直视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1)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单人直视下操作,建立雄性SD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对预实验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围手术期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后1周存活率进行比较   (2)分析术后24小时内受体大鼠死亡原因,总结单人直视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建模技巧。   2.丹参素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的影响   (1)将受体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5)和丹参素治疗组(n=5),从减体积肝移植术后3h开始,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3ml.d1)和用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稀释的丹参素(1.0mg·kg-1·d-1),以后每天注射1次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或丹参素。于术后第1,3,6天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取受体肝脏及血标本。   (2)肝再生率称取再生肝湿重,结合术中已经称取的供肝湿重,按照公式:肝再生率=(再生肝湿重-供肝湿重)/供肝湿重×100%,计算肝再生率。   (3)肝功能检测从下腔静脉取血,室温静置20min,1500r离心10min,取血清后送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LB水平。   (4)病理学改变沿纵轴取肝中叶约1.0cm×1.0cm×0.3cm大小组织块,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4h后包埋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单核细胞浸润及肝有丝分裂细胞。   (5)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核呈棕黄色者为PCNA阳性细胞,每张切片随机观察5个视野(200×),按照阳性细胞数/有核细胞数×100%,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数,取其均值,即PCNA标记指数。   (6)肝组织TNF-α、IL-6取0.2克肝组织,加入冰生理盐水使得终体积为2ml。采用电动匀浆器,转速7000r/min,匀浆5min,再3500r离心15min,取上清,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IL-6的表达。   结果:   1.成功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供肝湿重占修剪前全肝湿重的(59±2)%。预实验62次,无肝期(27.67±4.62)min,手术成功率32.3%,1周存活率8.1%,改进操作技巧后正式实验45次,无肝期缩短至(16.27±0.88)min,手术成功率及1周存活率分别为93.3%、66.7%。   2.肝再生率两组肝再生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术后第1、3天,两组肝再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天,丹参素治疗组再生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血清AL、ALB水平两组大鼠血清ALT随着术后各时间点推移逐渐降低,血清ALB随着术后各时间点推移逐渐上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丹参素治疗组术后第3、6天血清ALT均明显降低,血清ALB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病理学改变两组大鼠术后第1、3天肝脏汇管区均可见少量单核细胞浸润,肝窦轻度扩张,未见单核细胞浸润,可见肝细胞水肿变性,术后第6天,生理盐水对照组汇管区单核细胞浸润加重,并可见肝窦明显扩张,窦内单核细胞浸润,但肝脏结构基本正常,未见坏死肝细胞,丹参素治疗组与之相比,汇管区单核细胞浸润较少,肝细胞水肿程度轻。两组术后第1天,未见肝有丝分裂细胞,术后第3天均出现较多的肝有丝分裂细胞,但两组未见明显区别。术后第6天,丹参素治疗组肝有丝分裂细胞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多。   5.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两组PCNA标记指数随时间点的推移逐渐上升。术后第1、3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天,丹参素治疗组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肝组织TNF-α、IL-6两组大鼠各时间点肝组织TNF-α、IL-6均逐渐降低。两组大鼠术后1d肝组织TNF-α、IL-6无统计学差异(P>0.05)。丹参素治疗组术后3、6d肝组织TNF-α、IL-6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改进单人直视操作技巧后建立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稳定可靠,适用于减体积肝移植后肝再生机制及其干预手段的研究;   2.丹参素可以促进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并有助于肝功能的早期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a及IL-6的表达相关。;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机检平台的建立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少数民族文献检索仍主要依靠手工查询各种工具书来完成。高校图书馆根据教学科研需求及馆藏文献特色,科学合理地
目的:   模糊适应指的是指眼睛处于模糊环境一段时间后视觉分辨能力的提高,目前机制尚不明确,多推测是神经系统代偿所引起。模糊适应可能与近视进展有关联,本研究通过检测受试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布特点及其与重症G+球菌肺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59例重症G+球菌肺炎
背景得益于2006年CAP研究,甲基黄嘌呤类药物,特别是枸橼酸咖啡因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明确,但在不同呼吸支持状态下的临床效果有待评估及探讨。目的
目的:  评价亚甲蓝(methylene blue, MB)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采用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P组),丙酮酸乙酯治疗组(T组),每组24只。SAP模型由
第一部分孟德尔遗传易感分枝杆菌病筛查方法的优化目的:改进IL-12/IFN-g轴功能完整性检测试验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FN-gR1和IL-12Rb1蛋白表达的试验,提高其准确性、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