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我国证券市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无论在市场容量、交易手段、监管规则,还是上市公司数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显示出其重要作用。目前尽管上市公司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由于证券市场的激励和监督作用,我国上市公司已开始步入规范发展的境地,其盈利和绩效大大好于同类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也不断借助证券市场这个平台,通过并购和重组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基于以上的背景,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重组的绩效、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提高上市公司重组绩效提供依据。在分析方法上,本文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较多地采用图表数据做实证描述,并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验证。本文在数据收集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数据处理上反复计算多次,以求得比较客观的结论。因此本文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结论或凭市场的感觉得出结论,而是脚踏实地地从具体数据的采集做起,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样本进行分类,利用模型得出一般性结论。也许结论与现实还有不相吻合之处,但毕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上市公司重组的真实效果。本文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阐明了提高上市公司重组绩效的基本思路。本文分成六个章节,第一章是对资产重组的概念、具体形式和动因、以及我国资产重组的发展历程等进行概述;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对资产重组绩效已有的研究;第三章介绍了研究数据的来源、样本选择和实证方法;第四章采取超常收益法检验资产重组是否给上市公司带来绩效、比较各类重组方式在各个不同区间的超常收益,并且使用公告效应和CAR(t t1, ?1)占CARt最高值的百分比两个指标检验重组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发现我国的资产重组中存在较严重的内幕交易;第五章研究了重组方式、是否关联交易和股权结构三个影响资产重组绩效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