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十分迅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镇中的二三产业,农地非农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但是,从中国特殊的人地关系出发来看,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远远小于农地非农化的速度,如何协调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出去,又要进一步合理控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速度,防止耕地过度损失,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虽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地非农化方面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只是以理论的探讨为主,很少有学者通过数量和实证分析来探索这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的数量关系问题,对于政府行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影响的研究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缺乏大样本的计量研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或驱动力的研究,国内学者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一部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多是孤立、分散的,缺乏可比性和系统性。而且对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这些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几乎没有;由于缺乏实证研究的基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非农化的许多政策建议的科学合理性与可行性不强。这导致我国当前的农地保护政策与劳动力政策完全脱节,城市与农村、人口与土地和谐发展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得到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共有的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虽然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地非农化的历史背景与我国相比有很大差别,任何一种历史模式都不可能成为我国绝对模仿的样板,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论文首先总结了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过程、特征以及相应的农地保护调控措施等经验教训,对于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的我国大陆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国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论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1978-2004年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地非农化的变化趋势,为两者的关系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也为判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关系的阶段性变化提供了基础。为了更好地定量判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的协调程度,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论文在理论上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的协调性如何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效可行的测算方法,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度进行了初步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4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基本协调。计算结果显示,1985-2004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的协调度在时序上也表现出层次性和阶段性特征,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协调度上升阶段(1985—1988)、协调度超常规变化阶段(1989-1991)、协调度变化趋缓阶段(1992-1996)和协调度趋向回落阶段(1997-2004)。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现状分析与协调度计算基础上,论文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制度政策和要素禀赋等四个方面来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非农化以及他们之间协调关系的影响,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估计在5%的水平上显著;二三产业比重增长速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度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系数估计在10%的水平上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度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系数估计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土地保护政策系数估计结果来看,1992年以来的城乡、区域自由就业政策的系数估计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很好地说明了城乡隔离制度的撤除、人口自由流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发展。另外,1997年以来的土地保护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估计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当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农地非农化的速度过快。通过以上研究,论文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都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有效协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2、在系统协调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协调度评价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并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3、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的协调性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呈负比例关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负比例关系。4、市场化改革、城乡劳动力就业制度障碍的撤除以及土地产权制度尚不完善背景下的农地保护政策有利于促进当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度的提升。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协调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的政策建议,包括适量释放农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保障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