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学说的再认识及其在企业改革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的选题主要是由于分工学说大多见于国际贸易领域,而很少分析到现实经济生活的三类基本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分工学说作了一个简单的历史回顾后,该文用生产力发展历史证明了分工是导致经济增长的源泉,并以检讨俄罗斯的体制转轨对于原有计划分工体系所造成的破坏及中国改革以来仍存在的分工主体不明确导致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来阐明分工的重要性.由此提出当前加快国有经济调整步伐,要依据经济中不同的行为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的特点及各自所拥有的要素禀赋能力,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分工形式和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承担的职责及发挥的作用.将分工原理与中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结合在一起,理顺政府、企业及个人经济主体之间不同的分工协作关系,明确各自的权责范围,有助于中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顺利转轨;并通过三类主体的精诚合作,形成经济运行的综合竞争力,以保证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贸易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因此,该文将具体探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在经济生活中的责任范围,并将论述重点放在国有企业,以结合中国当前的国企改革热点.
其他文献
自1998年我国住房体制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然而,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房价的不断攀升。过高的房价阻碍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持续上涨的房价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房价的持续上涨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
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群体决定了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时,必须同时考察财富效应带来的消费变化和投资变化,这样才能较完整地反映中国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首先是财富效应
该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经济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中国金融市场乃至货币市场的出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包括银行金融
在对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分析中,我们从开放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开发,指出开放金融服务业可以通过竞争与示范效应,提高行业效率、增加社会福利,但同时也存在因过度竞争而产生的道德
该文运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外部性、联结经济性、边际收益等经济学概念对电子商务促进制造业企业持续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典型的案例和详实的统计数据介绍和剖析
文章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监管体系的重心不是在监管制度和市场约束之间;或是监管制度和管制措施之间做出更优的选择,正相反,高效率的监管体系应该考虑如何整合各种监管要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