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直肠标本携带病毒的调查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du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库,有关蝙蝠携带“新”病毒的研究逐年增加,正不断地补充其病毒库的构成。消化道,作为开放性的腔道,沟通蝙蝠与外界环境,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可能。目前,关于蝙蝠携带腺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乳头状瘤病毒及杯状病毒已见文献报导,但多见于其他地区,中国境内少见报导或缺乏流行病学资料,各个研究中收集的蝙蝠种属比较单一。定期对各个地区,不同蝙蝠种属进行病毒检测,有助于了解蝙蝠-病毒间的宿主-病毒关系及其病毒的进化情况。本研究拟对来自广东广州、惠州、云浮以及海南海口四地的520份蝙蝠粪便及直肠标本携带的腺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杯状病毒及细小核糖核酸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进化溯源分析。已有研究表明蝙蝠的脑、肠道、肺脏、肾脏、肝脏及血液中携带各种各样的病毒。但以往的研究对特定病毒的检测多采用特定的、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培养分离、电镜观察、血清学方法诊断、PCR、杂交等。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当检测病毒或其核酸信息未知时,不利于新型病毒的发现。全面掌握蝙蝠携带病毒的本底资料,了解各种病毒的丰度信息,及时发现新发传染原,对于病毒在疾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有利于未知病毒发现的高效工具,病毒宏基因组学已广泛用于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病毒组学研究。蝙蝠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也在开展和深入进行中,目前,已有7个关于蝙蝠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蝙蝠携带病毒的多样性,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4个来自中国境内,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探究蝙蝠体内携带病毒的研究,大部分采用各种组织的混合样品,形成预混池,提取核酸,文库构建,进行测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某些病毒检出阳性率,忽略了病毒存在的源组织,然而,病毒所富集的组织将进一步指导该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另外,逐个病毒检测工作量巨大,也受到常规检测方法敏感性的影响,且不能发现未知的病毒。本研究拟建立基于Solex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重点关注蝙蝠肠道及粪便携带的病毒,为研究粤、琼两地蝙蝠携带病毒的提供自然本底,以进一步指导未来的蝙蝠相关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实践。1研究方法1.1蝙蝠标本的采集2011年7月至2014年8月,于海南海口、广东惠州、云浮及广州四个地方的蝙蝠监测点中,选取9个蝙蝠自然栖息地(居民区,城市公园,废弃的住宅和岩洞),现场捕捉蝙蝠,对捕捉蝙蝠进行编号。采集每只捕获蝙蝠的粪便,肛拭子以及剪取直肠组织标本。利用细胞色素b基因,辅之以蝙蝠研究专家进行形态学鉴定,最终确定捕捉蝙蝠种属。1.2六种常见病毒的调查研究提取520份蝙蝠粪便及直肠标本病毒RNA或DNA。对病毒RNA进行逆转录成cDNA,利用巢式PCR或普通PCR检测其携带轮状病毒、杯状病毒及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病毒的情况;对病毒DNA进行巢式PCR或普通PCR,检测蝙蝠标本中携带疱疹病毒,腺病毒和乳头状瘤病毒的情况。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亮带直接送测序,如果条带较弱则进行切胶、纯化和回收,然后送样至公司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各序列间的距离矩阵。1.3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按照地理位置和蝙蝠种类分为6组:GZ.CS(广州犬蝠组)、HN.MS(海南长翼蝠组)、HN.RL(海南棕果蝠组)、HZ.HL(惠州中蹄蝠组)、YF.RB(云浮小菊头蝠组)、YF.SK(云浮小黄蝠组)。每组选取10-15只蝙蝠进行去背景核酸处理,RNA/DNA病毒核酸提取,逆转录和单链cDNA补平形成双链dc-DNA。应用随机引物对dc-DNA进行随机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鉴定,建库测序。对每组标本进行病毒注释和丰度分析。基于宏病毒组学高通量测序结果,对满足要求的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进行进行同源性分析,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各序列间的距离矩阵。2结果2.1六种常见病毒的检测结果520份标本中,疱疹病毒、腺病毒、乳头状瘤病毒、轮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73%、6.9%、2.1%及0.76%。未检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和杯状病毒。本研究蝙蝠疱疹病毒(HVs)分属于两种型别:β疱疹病毒属(4株)和γ疱疹病毒属(69株)。尚未在蝙蝠中发现α疱疹病毒属。以HVsDPOL基因及gB基因构建的进化树研究结果提示,本研究不同地域,不同蝙蝠种属HVs DPOL基因及gB基因具有多样性,蝙蝠HVs与其宿主具有协同进化的关系。36株蝙蝠AdVs均属于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但与其他动物(包括人)的AdVs距离较远,氨基酸相似性较低。11株蝙蝠乳头状瘤(PVs)的氨基酸相似性高,相似度为94.5%-100%,而与现有发现的其他动物及蝙蝠PVs相比,相似度较低,仅有34.5-58.9%。与其他动物相比,4株小黄蝠A组轮状病毒(RVA)与一株猴子RVA和狗RVA相似度最高,为80.2%,可初步判断为G3型别。2.2六组蝙蝠病毒宏基因组测序结果6组标本经宏病毒组测序,一共得到数据量为108,443,256个读长(reads),其中,病毒reads为18,261,633条,真核生物,古生菌细菌和其他未能识别的reads为90,181,623条。病毒reads经过拼接得到13,466,976个重叠序列(contigs),平均长度为182bp,大于500bp的contigs有5496个,平均长度为776bp。蝙蝠各组的数据大小介于8,191,142到35,722,372条reads之间,最少的为YF.RB,而最多的为HN.RL。此次研究组装的病毒相关的contigs中,Deltaretrovirus相关的contigs最多,达到了 1424条,在HN.RL组中分布最多,注释信息显示与Pteropus vampyrus endogenous retrovirus group K的pol基因的同源性最为相似,为90%。从注释到的信息来看,Phlebovirus-、Tospovirus-、RotavirusA-、Mastarenavirus、Picobirnavirus-、Simplexvirus-、Varicellovirus-、Mastadenovirus-、Circovirus-、Mamastrovirus-、Coronavirus-、Orthohepadnavirus-、Reoviridae、Iflavirus-、Bracovirus-、Bracovirus-、Orthopoxvirus、Orthopoxvirus、Vesiculovirus-、Chrsovirus-以及所有的Phage-like contigs与现有数据库中的序列的同源性基本上都在 80%以上;而余下的序列,如Alphapapillomavirus-Deltaretrovirus-、Gammaretrovirus-、Alpharetrovirus-、Lymphovirus-、Cytomegalovirus-、Ictalurivirus-、Chlorovirus-、Cucumovirus-contigs,与现有的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70%。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病毒存在一定的地域特点。2.3反转录病毒(ReVs)和腺病毒(AdVs)基因序列的初步分析来源于HN.RL蝙蝠ReVs序列主要为蛋白酶/聚合酶(Pol)以及包膜蛋白(Env)两个基因,分别与马来狐蝠ReVs的相似度最高,达78-90%。Env基因在BLASTx数据库中经翻译比对后,均在序列中间发现终止密码子。对Pol基因构建进化树发现 HN.RL 的 ReV 与马来狐蝠的 ReVs(Pteropus vampyrus endogenous retroviruses)聚在同一支上,相似度为85.7%。对腺病毒E4orfl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来源于GZ.CS和HN.MS组的contigs与人腺病毒C型(human AdV-C)聚在同一支,相似度为94.1-100%。利用IVa2基因构建进化树得知,本研究HN.MS的AdV contig与human AdV-C聚在同一支,相似度为100%。3结论3.1首次在小黄蝠、中蹄蝠、翘尾蝠及犬蝠体内发现疱疹病毒,扩大了蝙蝠携带HVs的种属认知。蝙蝠体内高HVs的携带率,低致病性以及蝙蝠HVs的多样性,提示了蝙蝠与HVs之间可能存在共进化的关系。本研究3株蝙蝠HVs(SK/11HZ85,CS/13HN70 and RB/13YF87)与 Macavirus 病毒属的牛疱疹病毒 6型(BOHV6)聚在同一支,DPOL和gB基因氨基酸相似度高,提示了跨种属的可能。3.2本研究发现蝙蝠间腺病毒具有多样性,首次在犬蝠体内检测出腺病毒。基于本研究及目前文献报道结果,蝙蝠AdVs与人AdVs具有种属特异性。尚无证据证明蝙蝠与人之间的AdVs能进行跨种属传播。仍需进一步详细的蝙蝠、人AdVs基因组学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研究证明两者间关系。3.3首次在小黄蝠和小菊头蝠中发现乳头状瘤病毒,为新的PV型别,但不能确定其病毒分属情况。本研究2株小黄蝠PVs和9株小菊头蝠PVs聚在同一支上,相似度高,未显示PVs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及与宿主共进化关系。3.4根据RCWG的标准,可将本研究发现的四株小黄蝠RVAs初定为G3型别。3.5未从520份蝙蝠粪便、直肠及肛拭子标本中检测出杯状病毒和细小核糖核酸病毒。考虑可能是蝙蝠本身CV/PiV携带率低,病毒载量不足以及检测方法不够灵敏等原因造成。3.6建立了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蝙蝠粪便/直肠的病毒宏基因学方法,重点关注蝙蝠肠道及粪便携带的病毒,检测到大量脊椎动物、昆虫、植物、古生菌、细菌、真菌和藻类病毒的核酸序列。发现了多个潜在的新型病毒,如:甲型乳头状瘤病毒、丙型逆转录病毒,乙型逆转录病毒,巨细胞疱疹病毒、淋巴滤泡疱疹病毒。不同病毒呈现一定地域特点。3.7初步分析了蝙蝠反转录病毒pol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信息,提示棕果蝠及马来狐蝠之间的ReVs存在跨种属传播的可能,而ReV在不同蝙蝠种属体内携带的多样性,提示蝙蝠可作为该病毒传播的合适媒介。
其他文献
从新时代高校立德育人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专业课程内容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探索与开发,发挥专业课程辅助思政专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行材料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
针对轴向气流中的悬臂壁板的颤振失稳特性进行了理论及风洞实验研究。理论上,基于行波解假设分析了壁板颤振临界失稳情况下各无量纲参数之间的关系式,预测了波数k不同取值下
肺炎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年龄越小,病情进展越快,病死率也越高,重症肺炎已经是新生儿科病死率最高的疾病[1]。呼吸衰竭是造成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及时有效改善其氧
目的观察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DN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雷公藤多苷40mg,tid,联合替米沙坦80m
目的观察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90例。常规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干预组采用腹
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信任关系难以建立,交易决策困难。个性化推荐系统可以处理信任评估中的主观因素,提高交易预测的准确性。基于协同过滤的思想建立一个模糊信誉管理系统,突出
该文对福利社会背景下的瑞典幼托整合托育服务的历史发展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期为国内托育服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为了满足5G网络建设过程当中需要的灵活连接、低时延和大带宽等挑战,促进5G网络的长远发展。本次研究提出5G传送网建设的关键举措。本文对5G传送网的新技术架构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