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模型,观察肥胖模型大鼠的血浆瘦素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测量血压并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观察血压改变与内皮功能的关系,探讨瘦素对肥胖大鼠血压影响的机制。方法1.选用SD雄性大鼠40只完全随机分组,对照组(A组)10只喂以普通饲料,肥胖组30只喂以高脂饲料,根据大鼠体重及肥胖评定指数(Lee’s指数)判定肥胖模型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B、C、D三组各10只并且C、D两组再分别高脂饲养2周及4周。2.血清学检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10周末、12周末及14周末大鼠麻醉动脉采血作血液生化检查,采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应用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超氧阴离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瘦素的水平。3.血压测定:不同组大鼠观察期末将大鼠麻醉后分离暴露左颈静脉及右颈动脉,然后经左颈静脉分别匀速推注乙酰胆碱和硝普钠各5分钟,推注速度为50μg/kg·min,同时经右颈动脉插管,EPS电生理仪描记收缩压演变过程。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饲养10周后肥胖组大鼠的体重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 Lee’s指数明显增加(P<0.05),以体重比正常组平均体重增加10%及Lee’s指数比正常组平均水平增加1.5%作为判断肥胖大鼠的标准,提示造模成功。2.饮食诱导肥胖大鼠随着饲养周期的增加,瘦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3.与对照组对比,肥胖组随着饲养周期的延长,NO、NOS及SOD血清水平均降低(P<0.05), TNOS及iNOS及均升高(P<0.05),而超氧阴离子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4.颈动脉插管直接测血压显示:肥胖各组大鼠基础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静脉推注乙酰胆碱和硝普钠,各组大鼠血压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推注乙酰胆碱(P<0.01)及硝普钠(P<0.05)引起降压幅度高于肥胖组,颈静脉推注乙酰胆碱和硝普钠比较显示,对照组间降压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肥胖组间,硝普钠降压幅度高于乙酰胆碱P<0.05),对照组间降压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