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日报》是中国党报,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评论文章一直是它宣传党和国家最新政策、引导社会舆论的主要形式。随着《人民日报》的改版,评论版面中也增加了多种言论栏目,包括今日谈、人民观点、声音、人民时评、悦读、新论、大家谈、人民观点、两会议政录、域外听风、来论等,这些栏目立场鲜明,不仅是学者争鸣的空间,还是干部论政的平台和群众议言的广场,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1]近几年来,《人民日报》也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学问研究的重要对象,而符号学是一个复合的知识系统,以符号学话语分析的角度切入大众传播研究,是目前可以选择的较好途径。但是,以《人民日报》为个案进行人本思想解读的先例非常少,以符号学的话语分析角度对《人民日报》评论进行人本思想解读的先例更少。[2]所以,本文从《人民日报》评论的人本思想出发,以符号学理论中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对人本思想的主题结构、人本话语灵活运用网络热词、人本思想的分析视角、人本思想的亲和力体现以及人本思想的报道形式等进行分析,希望可以通过分析《人民日报》评论中人本思想的话语表达特征来了解其发展趋势。首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加强,现代化的大众传媒能满足群众的这一需求,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了信息的内容与形式,挖掘出人人发布信息的欲望,这从总体上看是好的,但同时也隐藏着风险,物欲与金钱齐飞的年代,人们的社会幸福感并没有增加,相反,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反映出当今时代的浮躁,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党报《人民日报》给予价值观上的引导,倡导社会向善向上的力量,《人民日报》评论正是在为正能量发声。其次,倡导这种正能量是十分有必要的,引用《理论热点面对面》,培育这种向善向上的力量是“固本培元的工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而《人民日报》评论非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个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国家层面的要求,每天都会发出三篇评论,这起到了及时雨的作用,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非常重要。最后,笔者着重分析《人民日报》评论文本的能指与所指意义,通过话语分析方法不仅可以研究其话语修辞策略,文本结构以及话语组织机制等,还可以分析《人民日报》评论的社会权利功能,社会认知以及社会交流等等,同时可以适应新闻报纸改版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