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译者对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促进了美学与翻译的结合。其中,刘宓庆教授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指导,发展了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他认为,文学翻译需用另一种语言去再现原文的美,是审美体验和审美再现的过程。审美再现是审美活动的必要步骤和最终目标。作为语言再现的艺术,文学翻译需用另一种语言去再现原作的美,这样它便具有审美体验和审美再现的过程。英若诚先生所译老舍先生的《茶馆》一经问世,便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如今多年过去,仍光辉依旧。不少研究学者撰写文章对其评议讨论,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翻译技巧和语言层面来进行评析,对译作中的美学元素少有涉及。本文将以刘宓庆的现代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老舍《茶馆》原著和英若诚的英译本中收集语料实例,用定性的方法探究英若诚《茶馆》英译本如何再现语言美、艺术风格美。英若诚《茶馆》译本是翻译中审美再现的典范,代表了作者在翻译领域与英文创作领域的最高成就,有许多成功经典之处值得更深的挖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