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公司法》从1993年颁布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大股东操纵”和独立董事“不独立”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国家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作为境外投资主体以及我国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独特的投资理念,并且奉行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那么,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会产生什么影响,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随着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持股数额的增加,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经营绩效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综合运用公司治理理论和企业绩效理论,对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研究:一是,QFII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的直接影响;二是,QFII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的间接影响,即董事会治理结构和监事会治理结构的中介作用检验;三是,QFII持股与董事会治理结构和监事会治理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利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并运用理论演绎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厘清了 QFII持股比例与投资理念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QFII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QFII持股比例划分为两个区间段,即持股比例低于5%和持股比例介于5%-30%。由于QFII持股比例不同,奉行的投资理念就会有所不同,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也会不同。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持股比例低于5%和持股比例介于5%-30%的QFII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明确了 QFII持股比例与投资理念之间的关系,弥补了以往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研究中,对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理念在理解上存在的欠缺,为后续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打下了基础,有利于指导企业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践活动。第二,引入了董事会治理结构和监事会治理结构这两个中介变量来分析持股比例介于5%-30%的QFII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绩效的间接影响,揭示了 QFII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传导机制和作用路径。本文在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董事会治理结构和监事会治理结构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揭开了 QFII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揭开了 QFII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黑箱”,丰富并推进了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对于我国引入境外机构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三,构建了持股比例介于5%-30%的QFII持股比例与董事会治理结构和监事会治理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进一步揭示了 QFII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作用路径。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持股比例介于5%-30%的QFII持股比例与董事会治理结构和监事会治理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且运用AMOS统计软件和交互作用分析法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揭开了 QFII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作用路径。第四,现有研究并未区分公司经营绩效和公司治理绩效,本文对此进行了区分,主要研究QFII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且将国资委绩效衡量指标与上市公司的特征相结合,从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和股本扩张能力等五个方面全面测度公司经营绩效,完善并丰富了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测度指标体系。本文研究认为,持股比例介于5%-30%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奉行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随着其持股比例的提高,会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该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应该积极吸引更多优质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改善董事会治理结构和监事会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绩效;我国政府应该放宽对进入我国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主体限制,扩大投资额度限制,降低其准入门槛,提高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监管,鼓励其长期投资,制约短期投资行为,防止其利用信息优势的操纵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