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As/GaAs自组织量子点的MOCVD低速生长及其特性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cky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量子点内部的载流子运动三维受限,使得其具有很多独特的特性,如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穿效应、量子干涉效应、库仑阻塞和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等。采用量子点作为激光器的有源区时,理论上其阈值电流将不再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二十多年来,量子点一直是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InAs/GaAs量子点结构来说,不仅具备量子点的诸多优点,同时还具备比较小的带隙,因而可以在不掺入其它元素的前提下实现光通信1.3μm发光,另外通过引入异变外延生长等手段可以将其发光波长扩展至1.5μm波段。   目前,量子点多采用S-K自组织生长模式,这使得量子点的均匀性和空间分布很难控制。而且InAs/GaAs量子点主要由生长机理简单、生长速率低的分子束外延(MBE)生长,而对于本文采用的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来说,量子点的生长控制更加困难。   本论文是在实验室InAs/GaAs量子点前期MOCVD生长的基础上,通过降低InAs/GaAs量子点的生长速率,探索低速生长下不同的生长参数对于InAs量子点的影响情况。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掌握了量子点自组织生长的热力学、动力学机制。对于自组织量子点中的关键问题如临界厚度、量子点的密度、In-Ga互混效应、Ostwald熟化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将InAs量子点的生长速率降至0.04ML/s和0.02ML/s,系统地探索了不同的生长参数,如沉积厚度、Ⅴ/Ⅲ比、生长暂停、overgrowth层生长速率对于量子点的质量的影响。实验上发现:量子点低速生长,可以提高量子点的均与性;沉积厚度控制非常关键,随着沉积厚度的增加发光波长红移,但是当沉积厚度超过4.0ML后,量子点质量迅速恶化;增大Ⅴ/Ⅲ比,量子点发光波长红移,但较高的Ⅴ/Ⅲ比(如20)则会导致量子点的发光强度急剧降低。   3.实验上低速生长得到了室温下发光的中心波长为1248nm,半高宽为36mev的InAs/GaAs量子点样品。其生长条件为:InAs量子点的生长温度为500℃,InAs量子点生长速率为0.04ML/s,Ⅴ/Ⅲ比为10,InAs量子点的沉积厚度为2.4ML。   4.采用0.04ML/s作为InAs量子点的生长速率,成功制备了三层量子点结构。三层量子点结构中,InAs量子点的沉积厚度为2.6ML,得到的PL谱测试结果为:中心发光波长为1186nm、半高宽为50mev。但是这个结构下我们发现表面出现大的位错,因此应力累积比较严重。   5.由此我们引入GaAsP应变减少层来减少多层量子点中的应力累积。采用0.03ML/s作为InAs量子点的生长速率,分别制备了插入GaAsP应变减少层的三层、五层量子点,其沉积厚度均为2.0ML。得到三层量子点的PL谱测试结果为:中心发光波长为1068nm、半高宽为60mev。得到五层量子点的PL谱测试结果为:中心发光波长为1062nm、半高宽为66mev。并且表面没有明显的位错出现。  
其他文献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太赫兹科学技术是目前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它在材料科学、宽带通信、光谱学、天文学、生物医学、安全检测和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缺乏稳定、高效的辐射
期刊
本论文中,以毛白杨为实验材料,克隆了毛白杨木质素合成途径的PAL(苯丙氨酸解氨酶)、C4H(肉桂酸-4-羟基化酶)、CCR(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OAOMT(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这
电子战中雷达系统的接收机为了能够准确定位敌方目标,需要在超宽带的范围内准确测量电磁环境中的微波信号频率。但是,由于电子器件本身固有的带宽限制和损耗特性,使得利用电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FinFET技术已经成为先进工艺制程的主流技术,并将会继续应用到新的技术代中。然而FinFET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随着晶体管器件尺寸的不断微缩,纯硅沟道FinFET技术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