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城中村改造日渐提上议程。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城中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探讨城中村改造模式,以及对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问题进行分析。但是,在城中村改造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村民,在社会上积极关心城市发展的公民,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组织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以促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发展为目的,对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进行研究。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中的公众参与在土地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意义。然后在理论方面,结合非营利组织、参与阶梯及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主体构成、参与实现途径和参与动力来源。在实践方面,通过对武汉市新荣村改造中公众参与和德州经济开发区旧村改造中的公众参与比较分析,探讨了我国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现状。接着从参与层次和参与目的两个角度对参与主体进行分析,指出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的多元化特征,并且对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缺少动力原因进行总结归纳,从外在与内在两个方面探讨公众参与城中村改造的激励因素。根据城中村改造方案准备、实施、完成三个重要阶段,探讨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同时从公众参与路径和公众参与程度两个方面分析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实现途径。最后,在分析参与主体、参与动力、参与内容和参与途径的基础上,建议在城中村改造中引入PPP模式,倡导多元化公众参与,构建城中村改造中的公众参与新模式,以顺利开展城中村改造,努力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