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管理体制问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和经费保障问题等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其教师队伍从来源、结构、职业愿景、归属感等方面都与公办高校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围绕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归属感这一主题,以河南省内民办高校为样本,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该群体的归属感,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增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归属感的对策。本研究沿着理论研究——现状分析——问题剖析——对策研究的思路展开,首先在梳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本管理理论、期望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各个理论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归属感建立的启示。其次,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河南民办高校实际,制定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归属感问卷和访谈提纲,并进行实际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教龄、婚姻状况、职称、学历的青年教师在身份归属、情感归属、精神归属上存在差异;管理制度、薪酬福利、成长空间、工作环境及教师自身影响因素与青年教师的身份归属、情感归属、精神归属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薪酬待遇与教师期望存在差距、成长空间不足等问题。再次,针对青年教师归属感的现状及问题,深入分析,揭示了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薪酬制度设计欠佳、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等原因。最后,从社会地位、管理制度、薪酬待遇、成长空间、教师自身五方面入手,提出增强教师归属感的策略: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法律保障体系,引导社会转变对民办高校的观念,提高教师地位;优化薪酬福利制度,结合科学激励机制,给予民办高校教师公平对待,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建立有效培训,支持教师的学习交流,打通晋升通道;教师要正视自身情况,学会心理调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