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地区是中国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亚区,可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的特色逐渐迷失。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如何塑造东北城市的景观特色,增强东北城市的地域韵味变得十分紧迫。唯物辩证主义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本研究引入文化生态学应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文化研究的思路,希望通过梳理东北城市繁复的景观现象,逐渐深入文化的本质,探索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以指导具体的城市设计实践。 首先,论文对研究对象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详细地界定了城市文化景观的概念和范围,指出本文的城市文化景观研究是以城市设计为基础而展开的,是由人类创建的城市空间或实体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城市景观。论文对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了它的景观特质和主要的景观类型。进而针对东北地区的具体情况,论文介绍了文化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类型学等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分析方法,搭建了“生境基础→时、空发展→类型解读”的主体研究框架。 其次,按照研究框架,论文从生境、群落演替、空间传播和类型解读等四个不同角度对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从其萌发的生境来看,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的生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由自然、社会、经济等组成的外部生境,二是由地域、农业、城市、制度等各种文化组成的内部生境。城市文化景观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在外部生境感化和内部生境引导的共同作用下生态进化的。从其景观群落的演替历程来看,可以分为萌发、产生、初步发展、突变、再发展等几个生长阶段。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群落演变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优势景观类型,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表现。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群落的演替总体上体现出向性发展的生态特征。从景观的空间传播来看,中原传统、西方传入、现代后生等各种外来景观类型都有不同的文化中心、传播路径和分布特点。根据它们的空间分布,论文对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进行了区划,划分为西部草原城市文化景观区、中部中原城市文化景观区、北部现代、东部混合城市文化景观区和沿中东线分布的西方城市文化景观区等5个景观分区。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从类型的角度对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进行了深入立体的解读。总结了东北原生、中原传统、西方传入、现代后生这4个主要的城市文化景观类型的产生模式、发展模式、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性格特征。景观类型通过地域归化、外部异化以及归化与异化的统一,有机整合为东北地区的城市文化景观这个整体。 总之,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的发展是在生境交互作用下的一种生态变迁,无论是景观群落的演替、景观的地域分异,还是景观类型的生发都具有一定的生态规律性。本研究将有助于预测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的未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控策略,促进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的生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