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ent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作为新时代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理念,既是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中国智慧,又是破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环境约束难题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促进生态哲学的中国化,而且在实践上有助于推进现代化的绿色转型,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进而促进全球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来源,它既汲取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类可持续发展观、经典丰富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又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一脉相承的生态思想。习近平绿色发展观遵循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历史演进规律,先后经历了孕育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深化期,进而不断趋于丰富和完善。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文明建设全过程。绿色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本质特征,包括思维的辩证性、本质的人民性、价值的统一性以及伦理的全面性。同时,绿色发展观也是一根红线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中,成为中国发展之路的主旋律,绿色成为中国发展模式的主色调。新时代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理论层面,习近平绿色发展观既是对中国传统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马克思发展理论和世界发展理论的推进和发扬。在实践层面,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对推动中国治国理政的绿色转型,引领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的生态转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其他文献
道德与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生命是道德得以展开的基础,道德是生命获得价值的依凭。道德教育是一个让人追求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过程,能让人超越一般的自然存在物。它的职责
佛教中国化问题也就是佛教的异质性如何为中国文化所涵化的问题,进一步说也即佛教自身如何在中国实现寻根与自立的问题。在佛教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中国化过程的是涅槃,因其所观
本文深入挖掘了《伤寒杂病论》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首先从《伤寒杂病论》和合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探析,认为儒家、道家思想为《伤寒杂
目前90%以上的稀土均采用溶剂萃取的方式进行冶炼分离,其中常用的萃取剂为HEH(EHP)。由于萃余液中萃取剂HEH(EHP)含量较低,无法直接检测其含量。采用硝酸和高氯酸高温分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