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闻天作为一位无产阶级的革命家、理论家,具有极其深邃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传统文化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张闻天对“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表明了自己的意见,逐步形成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观。在张闻天诞辰120周年之际,研究其传统文化观,对我们正确认识、对待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张闻天传统文化观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既受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影响,又受早期共产党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影响。此外还与张闻天自身的文化理论功底、开阔的国际视野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密不可分。其传统文化观是在这些客观与主观因素共同效力下的结果。张闻天的传统文化观深受乡土文化的熏陶,萌芽于传统教育时期,并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迅猛发展。到抗战时期,为了与日寇的奴化活动进行斗争,张闻天开展了大量文化宣传工作,并从传统文化中借鉴了很多优秀成分,其传统文化观也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建国之后,张闻天开始管理外交工作,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应用到外交工作中,并提出要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观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张闻天不是一个执拗的传统文化保守者,他对待传统文化有一套完整的体系。首先,他提出要正确地认识传统文化,分清传统文化的主次、好坏、性质和层次。他把传统文化分为两大类:买办性质的封建文化与拥戴真理和进步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次,在这样的划分前提上,批判地接受与继承传统文化;再次,继承之后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与创新,并在发扬创新传统文化的进程当中防止“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两种谬误,吸取外国文化当中的优秀成分,为形成优秀的传统文化打下牢固的根基;最后则要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他对待传统文化的一系列看法,也反映出他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张闻天的传统文化观充满辩证理性地审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富有卓越的创新性,并始终坚守文化民族立场,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有助于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还有助于正确处理文化冲突与融合,促使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张闻天的传统文化观既符合时代特征,促进当时的文化建设,又为目前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