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结构启发的减振抗振结构设计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时候不必要的振动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在航天结构中,不可控的振动会给其中的精密电子机械设备带来不可逆的损伤,甚至会导致航天器发射失败,因此振动模态控制和吸能减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碟形弹簧可以在狭小空间承受较大载荷,常用于航天器的模态控制当中,但传统碟形弹簧刚度与载荷密切相关,固有频率不稳定。在以往的吸能减振结构设计中,往往无法兼顾吸能效果与结构的使用次数,例如,多孔材料在塑形大变形后,可以达到很高的吸能效果,但是只能一次性使用。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首先对碟形弹簧进行了形状优化,使其刚度在全部载荷范围内保持不变,保证固有频率与载荷无关。其次受到啄木鸟头骨生物结构吸能和减振机理的启发,设计了一种可以重复使用且具有良好吸能效果的新型粘弹性吸能结构,即硅橡胶-碟簧复合吸能结构。该结构由硅橡胶、碟形弹簧和钢板三部分组成,其中钢板起到整体支撑作用,碟形弹簧起到承载和弹性恢复作用,而硅橡胶则用来提供粘弹性粘滞阻尼,从而达到反复吸能减振的效果。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碟形弹簧、硅橡胶材料和复合结构的力学性能,并对结构的吸能效率进行了讨论。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将碟簧的全程压缩数值分析与实验进行对比,发现碟簧的刚度与所受载荷密切相关。针对这个问题对碟形弹簧进行形状优化,将碟簧上表面由平面优化为曲面。优化后的碟簧刚度保持稳定、与载荷无关,最大应力降低至屈服极限以下,避免了局部屈服,提高了碟簧的使用寿命。(2)基于硅橡胶的单轴拉伸压缩实验与松弛实验,对实验曲线进行拟合得到材料本构基本力学参数,发现硅橡胶具有较好的超弹性和粘弹性力学性质,适合作为吸能结构的粘弹性元件。(3)对单碟簧--硅橡胶复合结构进行压缩过程的数值模拟,从而可以预测整体复合结构的承载能力。研究了碟簧排布数量对单层复合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复合结构的吸能效果对加卸载波形不敏感,且随着碟簧数量的增加,吸能效果更好。(4)设计并制造出4层碟簧-硅橡胶复合结构,具备较大承载能力和较高的吸能效率,最大吸能效率可以达到60%,且可以重复使用。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从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着重探讨推拿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链接.从推拿专业突出动手能力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中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形成理论讲授-→实
电机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驱动部件,其性能的优劣,对电动汽车的综合性能意义重大。随着电动汽车对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实现电机与电动汽车的合理匹配,是
目的:观察内服健脾祛湿解毒汤联合外涂尤卓尔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相关皮疹(湿毒蕴肤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评价,为临床辨证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相关皮疹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肿瘤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患者中,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60例正在口服吉非替尼治疗出现皮疹的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0例患者采用内服
唐宋是中国古代马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文献记载了众多精彩纷呈的马术运动,反映了唐宋时期马术的发展情况。因此,探寻唐宋马术文学文献对于多维度多角度展现当时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外周血及尿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含量及变化情况,旨在探讨EPO和TGF-β1、α-SMA的关系及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贵州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一项重要资源。随着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持续深入,其潜力和价值正逐渐凸显出来。然而,在开发过
现代艺术作品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它们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人们在画架前从传统的视觉愉悦转变为现代的精神迷惘时,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也逐渐从对灵魂的震
为使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更好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通过恒压阳极氧化法以0.5%(w,质量分数)NH4F/甘油作为电解液,在钛基体上制备出了TiO2纳米管阵列.随后将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