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距离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基于控制感的视角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f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进步消除了传统行为活动中由空间距离造成的阻碍,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更大范围内的人和事物进行互动,决策结果也更有可能发生在远处。在这种情况下,空间距离远近是否还会影响个体的决策偏好呢?本论文聚焦空间距离对跨期决策的影响,通过四个研究共7个实验,着重考察了投资情境与获奖情境中空间距离影响跨期决策的方式,并从控制感角度分析其心理机制。
  研究一在投资情境中,初步揭示了决策地与投资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远近对个体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较近空间距离,当投资地空间距离较远时,个体在跨期决策中更加倾向于选择利润少但投资期限短的获利方案,即更加偏好“小而早”(SS)的方案。无论投资地在国内或国外,空间距离对跨期决策偏好均存在影响且方向一致。
  研究二在投资情境中,从控制感的角度探索了空间距离影响跨期决策偏好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个体对投资项目的控制感在空间距离对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相比于较近空间距离,当投资地空间距离较远时,个体对于投资项目的控制感更低,从而在跨期决策中更加偏好SS收益。此外,研究还发现,高控制欲个体比低控制欲个体更加偏好SS收益,且控制欲调节了控制感对跨期投资偏好的影响。具体而言,高控制欲个体对SS收益的偏好程度更不易受到控制感影响,无论控制感高或低,高控制欲个体对SS收益的偏好程度都较大。
  研究三在投资情境中,考察了控制感启动对个体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低控制感启动组个体,高控制感启动组个体在跨期决策中更加偏好“大而迟”(LL)的选项,即利润多但投资期限长的获利方案,无论投资地空间距离近或远,这一效应均存在。
  研究四在拟获奖情境中验证上述研究发现。结果表明,相比于较近空间距离,当跨期金钱奖励的空间距离较远时,个体更加偏好SS收益,这一效应与投资情境中一致,且控制感在这一效应中仍然起中介作用。但是,在获奖情境中,控制欲水平对个体跨期决策偏好无显著影响,且在中介模型中无调节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本论文提出并证明了空间距离通过控制感影响跨期决策的中介模型,为空间距离影响跨期决策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和新解释,同时也为理解其他心理距离如何影响跨期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此外,本论文发现启动高水平控制感可以有效地助推远视的决策偏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无法正常生活、工作,给家人、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以及经济负担。目前常用的抗精神疾病药物虽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如幻听等阳性症状),但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运动知觉障碍)收效甚微。研究表明,视觉运动知觉障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特异性和预测性,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运动知觉障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视觉运动知觉障碍临床表现为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排斥不公平分配的倾向,即不公平厌恶。在不公平的情景中,个体作为优势方,会表现为优势不公平厌恶;作为劣势方,则会表现出劣势不公平厌恶。大量研究表明,不公平厌恶涉及多种社会情绪和社会认知功能。心理理论作为基本的社会认知功能之一,是指理解他人认知和情绪的能力或过程。心理理论是否参与两种不公平厌?论文通过两个研究,在大学生群体中探究心理理论和两种不公平厌恶的关系。研究一探究心理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游戏成瘾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焦点。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个体重复和过度地沉浸网络游戏中的行为,并且该行为不受个体控制,给其家庭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进而导致一系列负面后果的精神类疾病。网络游戏成瘾的理论基础是基于物质成瘾理论提出的,与物质成瘾不相同的是,网游成瘾并没有明显的物质摄入,而是由玩游戏过程中精神上的愉悦引起。早期的网游成瘾研究是与不玩游戏的正常人群进行对
道德判断是我们在面对道德事件时的态度和行为选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如何做出道德判断,以便在此基础上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使之做出更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行为。  在以往的研究中,Haidt的社会直觉模型和Greene的双加工模型对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做了不同的理论解释。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快速的不经过思考的直觉的
学位
学习适应性是一个复杂的功能性系统,是个体通过不断努力克服学习困难,从而获得理想学习结果的状态。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与沉重的升学压力下,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不良问题不断涌现,并呈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有研究表明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活动出现的新特征以及学习环境的一系列改变,其学习适应性明显低于初中生。这种适应性不良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学业自我概念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不仅影
学位
中职生在学业情景中的学习状态一直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探讨中职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以及如何有效调节和提升其学习能力,本研究立足于中职生学习投入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职生学业自我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学业韧性的作用机制。采用《中职生学业韧性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及自编的《中职生学业自我问卷》,以2993名中职生作为调查对象,研究结果显示:  (1)修订的《中职生学业自我问卷》各因素系数达
学位
判断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指标有多个,相比于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情绪等一系列因素,学习策略在学业成绩上发挥的作用最为明显。目前,学习策略的研究已逐渐从理论研究和一般学习策略的研究向特定学科的学习策略研究进行转变。在此背景下,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在研究中,利用眼动技术记录学习者在回答问题时的眼动特征,可以准确记录受试者的眼球运动数据,并记录受试者的阅读结果
学位
民族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是近年来跨文化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尤其是对于面临学业和就业双重压力的大学生而言,民族认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体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地区之一。藏族作为青海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群体,其文化、风俗习惯等,会使藏族大学生在其发展中获得来自本民族的支持,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Hunter等人认为,不同层次的心理
学位
信息对于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决策的最新研究范式已经从起先的描述性范式逐渐向信息处理范式转化:通过理解决策相关信息是如何被抽样、提取、整合,来理解决策的机制。然而信息本身的特征,信息呈现的方式、顺序等因素均会影响信息加工的过程,进而影响个体决策。在提及按顺序呈现信息时,信念调整模型所提出的顺序效应在股票投资领域的影响也已经被证实:面对复杂信息,个体对股票价值的估计会受到近因效应的影
学位
在心理学领域,理解人的心理需求一直是研究者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需求的探讨一般从其静态的结构和动态的功能这两个角度开展。首先,不同的理论对个体需求的结构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是100多年来最为经典的理论。有理由相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满足需求的方式手段也在不断变化。在因特网时代,人们开始通过使用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随后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及App的出现,给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