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其感染。本研究拟探究Mp活菌经胃肠道接种C57BL/6J小鼠后对其呼吸道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培养Mp标准株M129,转种于PPLO固体培养基计数每mL菌落形成单位(CFU)。将200μL含2.0×10~7 CFU的Mp连续7天经灌胃免疫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灌胃第3天和第8天分别处死小鼠,固体培养计数全肺组织Mp菌落数、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粪便和肺组织Mp载量;将肠道组织和肺组织固定、病理切片后HE染色镜检分析病理改变和进行肺组织病理评分。末次免疫4w和16w后,用50μL含1.0×10~7 CFU的Mp分别滴鼻感染免疫组小鼠和对照未免疫组小鼠,观察小鼠体重等机能指标,于Mp攻击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分别处死小鼠,固体培养计数肺组织Mp菌落数、qPCR检测肺组织匀浆Mp载量;病理切片分析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肺组织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间接ELSIA法测定免疫后第1w、2w、3w、4w、6w、8w的小鼠血清中的IgG抗体效价和IgG1、IgG2a亚类及攻击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IgG、IgM和IgA抗体水平;ELISA检测肺组织上清中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和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收集小鼠脾脏的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攻击后第3天和第7天小鼠脾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值及分泌IL-4和IFN-γ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结果:(1)肺匀浆上清经固体培养和qPCR在灌胃后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Mp。Mp灌胃1h后粪便中可检测到Mp,灌胃2h和3h后粪便中Mp量达10~3 CFU/mL,24h后及灌胃第8天均检测不到Mp。灌胃免疫小鼠后各项机能指标正常,肺组织和肠道无病理改变。(2)灌胃免疫4w或16w后,用Mp滴鼻攻击小鼠,免疫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体重下降程度减轻,恢复较快。攻击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固体培养和qPCR检测结果均显示免疫组小鼠肺组织Mp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免疫组小鼠肺间质炎症明显减轻、病变区域较局限、肺泡间隔轻度增宽、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减少,免疫组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p攻击免疫4w后小鼠,肺组织匀浆上清中第3天IL-1β和第7天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1)。(3)胃肠道免疫后小鼠血清中Mp特异性IgG在免疫4w后趋于稳定,抗体效价可达1:12800(P<0.01),其中IgG1于第2w后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IgG2a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差异。Mp攻击后第3天和第7天,免疫组小鼠脾脏较对照组小,病变程度弱,坏死区域小。攻击后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在第1天开始显著增高,而对照组IgG抗体在攻击后第14天增高;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增高速度较对照组快(P<0.001),两组血清IgA抗体滴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肺匀浆上清中IL-4与IL-13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IFN-γ的表达水平在第3天有明显增高(P<0.01)。第3天和第7天免疫组和对照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CD3~+CD4~+T和CD3~+CD8~+T细胞数均较空白组增加,但两组CD4~+T/CD8~+T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第7天免疫组小鼠分泌IL-4和IFN-γ的CD3~+CD4~+T和CD3~+CD8~+T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p活菌灌胃后不能在小鼠肠道和肺组织增殖,不引起肠道与肺组织病理改变。(2)胃肠道接种Mp活菌对其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