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从而为临床和心理工作者对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更具针对性的治疗与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另外,本研究将从网络游戏分类的角度出发,探索不同游戏类型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攻击性人格特征量表》对来自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符合《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167例青少年被试以及116例正常对照组青少年被试进行攻击性测查。其次,采用北京同仁光电技术公司生产的ML2001型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对所有被试进行脑电超慢涨落图的检查,以了解被试脑内神经递质的状况。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法)对所有被试血浆中单胺氧化酶A的含量和活性以及组胺的含量进行测查。结果:(1)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脑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深抑制递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2)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血浆中单胺氧化酶A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血浆中组胺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4)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量表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等五个因子以及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5)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量表总分与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p<0.001);(6)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量表总分与单胺氧化酶A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组胺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三个维度对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的攻击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0.05);(8)不同游戏类型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量表总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对不同游戏类型成瘾者攻击性量表总分进行组间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动作类游戏(ACT)组和射击类游戏(STG)组的攻击性量表总分分别显著高于多人联机在线竞技类游戏(MOBA)组和即时战略类游戏(RTS)组(P<0.05)结论:(1)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具有较高水平的攻击性;(2)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的攻击性与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3)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与单胺氧化酶A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组胺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4)不同游戏类型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的攻击性不同,动作类和射击类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的攻击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