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07年第一位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入华开始,基督教传教士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来华传教活动,而德国籍新教传教士郭实猎则是其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自1831年首次来中国一直到1851年在香港去世,这期间恰恰是中国社会动荡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郭实猎扮演了多种不同的角色,使他成为中西关系史研究领域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
鸦片战争前后,浙江省曾是郭实猎的主要活动舞台,但目前尚未有人对郭实猎在浙江的活动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许多问题说法不一。本文正是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以及时人作品进行整理爬梳,结合中外文献的互证,厘清史实,从而对郭实猎在浙江的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进而对他本人做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本文主体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从郭实猎来华前的准备、在东南亚的活动以及初次来浙江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章介绍鸦片战争前郭实猎在浙江沿海的几次航行,这些航行为郭实猎以后来华积累了宝贵经验,他的航行日记也间接地为西方殖民主义者提供了以后侵略中国的第一手参考资料。第三章介绍鸦片战争初期郭实猎作为翻译随英军远征中国,在定海做地方官的情况。第四章介绍鸦片战争中郭实猎在宁波担任民政长官期间所进行的活动。第五章介绍鸦片战争后期郭实猎参与中英谈判的问题以及鸦片战争结束后郭实猎在中国的最后活动。
郭实猎在浙江的活动构成了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前十年的航行经历为他在中国的传教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留下了有关中国情况的重要资料。然而鸦片战争开始后作为随军翻译出征中国的他却和英国侵略者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取得更多利益而对中国政府和民众相要挟,与他的传教初衷相背离。在充分认清鸦片战争中郭实猎与英国殖民当局互相勾结的侵略本质并对其进行批判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他对于中西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