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上,传统的非均相催化剂在烯烃聚合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是一种经典的传统非均相催化剂,但其催化性能有待提高。同时还可以在茂金属/烷基铝体系和后过渡金属催化烯烃聚合体系中负载有机或无机载体,形成负载的非均相催化剂,从而利用模板效应产生球状表面形貌的聚烯烃。这种球状的聚烯烃能够在泥浆聚合过程中消除对反应釜的粘滞。近年来,由于水杨醛亚胺类FI催化剂在烯烃聚合方面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所以人们尝试了很多新方法来固载此类FI催化剂。硅胶,硅铝衍生物,氯化镁都能用于固定均相的FI催化剂。此类负载非均相催化剂在催化乙烯聚合所得聚乙烯比利用均相催化剂所得聚乙烯具有较高的分子量,较高的融化温度及较好的表面形态。值得注意的是,fujita利用进行MgCl2与烷基铝混合物作为载体进行负载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表现在所得的聚合物具有比较高的分子量,一定的立体选择性和共聚时的共单体含量比较高以及良好的表面形态。然而,负载过程的困难以及低负载量却成为限制该方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状况,很多科研小组投入了一定的时间去解决这一问题。Alt.等人研究了利用带有烯烃官能团末端共到均相催化剂中从而实现自固载化。Jin小组报道了一四种利用丙烯基末端连接到到FI钛、锆催化剂上,在乙烯聚合过程中聚乙烯与烯基末端共聚得到的自固载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乙烯效果较好,同时等到了较好表面形态的聚乙烯。同时,K.MULLEN组指出表面具有亲核集团的聚苯乙烯作为载体负载FI钛催化剂能到得到活性寿命长达6h的催化剂,较高分子量的聚乙烯。在下面的讨论叙述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来使实现FI催化剂的非均相化,即利用多齿配体与金属形成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形成自固载催化剂,这是一种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来产生表面形貌良好的聚乙烯。自固载催化剂自身拥有许多优势,例如,不需要载体,比较容易负载,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密度比较大。基于此,我们利用一系列多齿席夫碱配体与金属作用形成了自负载FI催化剂。同时,分别在只有AlR3作为助催化剂条件下和AlR3和Ph3CB(C6F5)4作为助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了乙烯聚合与乙烯己烯共聚,得到了具有良好表面形貌的聚乙烯,同时该催化剂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