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心包膜移植对心电活动的影响及缺血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uesen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心脏接受自体心包膜移植对心电活动的影响及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1.大动物荣昌肉猪6只,小动物SD大鼠12只,分别分为2组:对照组(sham组)、自体心包膜移植组(移植组)。通过自体心包膜组织带瓣移植建立移植模型,监测实验动物心电活动。2.大动物荣昌肉猪11只,小动物SD大鼠36只,分别分为3组:自体心包膜移植组(移植组)、心肌梗死组(MI组)、心肌梗死后心包膜移植组(MI+移植组)。结扎实验动物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自体心包膜组织带瓣移植建立移植模型。监测实验动物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实验大鼠还用TUNEL法检查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oltting检测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  结果:1、猪实验组:心电图监测室上性早搏常见,与Sham组比较,移植组室性早搏个数轻度增加;监测过程中未见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颤动。鼠实验组:移植组心电图监测未见室性颤动。2、猪实验组:与MI组比较,MI+移植组室性早搏减少,超声心动图检查示EF%、FS%、△ALWT%、△IVS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鼠实验MI组、MI+移植组均见非致死性室性颤动。与MI组比较,MI+移植组心功能改善,心肌凋亡指数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脏接受自体心包膜移植未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自体心包膜移植是相对安全的;自体心包膜移植对缺血损伤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其可能与Bcl-2、caspase-3参与的细胞凋亡调控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SCR、BUN与老年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住院期间明确诊断为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SCR、B
目的本文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法的高特异性和纳米金双标记的信号放大作用结合在一起,构建一种超灵敏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上mecA基因片段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有望用
<正>——近日,位于襄阳市樊城区黄金地段的"中央公园"房地产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被迫中途停工。目前,襄阳市政府联合襄阳市房管局已组成工作专班,协调处理此事。中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