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岭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在中国分布的特有濒危物种之一,多生活在高山森林中。金丝猴是具有重层社会体系的少数灵长类之一,其社会组织稳定并可分为四个层次,一雄多雌繁殖单元(one-male unit,OMU)组成第一层;第二层是繁殖群(Breeding band),由多个一雄多雌繁殖单元相互聚合形成;繁殖群与全雄群(all male unit,AMU)一起组成第三级层次的群(Herd);多个群聚合形成第四级层次的社群(Troop)。金丝猴的生存受当地生态因素的制约,其活动范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海拔梯度变化、人为活动干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影响金丝猴海拔分布模式的形成。为研究金丝猴分离聚合现象和海拔分布模式,本研究利用GPS项圈跟踪技术和样方法对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丝猴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金丝猴不同社群和不同时期发生分离聚合现象的特点,以及金丝猴海拔分布模式形成的原因。我们共利用10个GPS项圈数据,分析了2015年至2016年间金丝猴西梁群的贡泥沟群(GNG-herd)和杜家坟群(DJF-herd)中分离聚合现象的特点。其中贡泥沟群的繁殖群和全雄群中各佩戴了3只个体,野外监测时间为200天;杜家坟群的繁殖群和全雄群中各佩戴了2只个体,野外监测时间为284天。同时我们利用了24个GPS项圈数据,分析了2012年至2016年间金丝猴西梁群的海拔分布模式。研究人员共布设样方259个,研究了食物资源可利用性随海拔梯度变化的情况,并且统计了研究区域的人为活动干扰情况,分析人为活动干扰对金丝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丝猴发生分离聚合是普遍存在的,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和种群数量会影响金丝猴的分离聚合。在食物资源丰富时,群间发生聚合较多,群内发生分离较多,在食物资源匮乏时,群间发生聚合较少,群内发生分离较少;数量大的群发生分离较多,数量小的群发生分离较少。(2)金丝猴的海拔分布模式受到了食物资源可利用性与人为活动干扰的综合影响。随着海拔升高,金丝猴分布区域食物资源可利用性逐渐降低,限制了其在高海拔地区的分布;人为活动对金丝猴分布会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其在低海拔地区的分布。(3)利用GPS项圈技术对金丝猴进行野外跟踪监测是十分可行的,所采集到的坐标数据精确度较高,可以反映金丝猴的野外活动状态,未来的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