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种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活力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阶段,中学生生命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未来我国国民的素质。目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传统威胁和非传统威胁交加,对中学生生命以及生命质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近年来频发的中学生自杀、他杀、校园暴力袭击事件,以及校车事故,凸显了我国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的缺失。因此,现阶段加强中学生生命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研究了我国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共包含五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部分,探讨了生命的定义、特征和生命教育的内涵。重点阐述生命的特征,引导中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第二部分,阐述了生命教育的文化底蕴。分别从西方哲学对生命教育的诠释和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教育的解读两方面入手,阐述生命教育丰厚的文化底蕴。第三部分,探讨生命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等;生命教育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意目标、行为目标;生命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方向原则、求实原则、层次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第四部分,当代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全面分析了当代中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现状,并进一步阐述了生命教育缺失导致的严重后果。第五部分,对生命教育的对策进行探究。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的角度进行探究,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