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雍正帝“台谏合一”政策的推行,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首先,六科给事中自身的监察化趋势为这一政策的实行提供了内部条件,而给事中的监察化又是统治者一手造成的,在制度设计上,从给事中的选任,再到升转,清廷视“俸资”为圭臬,没有建立起对言官群体的鼓励机制。此外,在认识层面上,清代统治者把明亡归咎于以六科给事中为代表的言官,为避免重蹈明朝的覆辙,清廷着手构建主流话语,主导舆论,并以此来钳制言路,将言官所条陈的事务刻意贬低,进一步挫伤言官上疏的积极性。从属于给事中的两大核心职能——“谏诤”、“封驳”也在统治者的有意压制下也无从行使,而清代前期业已形成的非制度化决策体制也强烈冲击着这两大核心职能,给事中只能言统治者所欲言,变得与一般的监察御史无疑。“台谏合一”政策的推行,也和雍正帝本人的好恶有关,科道官员参与了康熙末年的储位争夺,这无疑加剧了雍正帝对六科官员的反感,成为推动雍正帝改制的触发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