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为解决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正效应使我国减少了4亿多人口,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在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负效应逐步显现,即家庭中唯一的子女因为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幸离世,本来完整幸福的核心家庭由此变成了“失独家庭”。据统计,近年来失独家庭数量的不断增多,失独群体在物质生活、精神世界面临的双重困境逐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虽然,我国已开放的“二胎”政策从长远来看对失独家庭的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短时间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说,失独家庭的社会救助问题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正日益受到学者、社会以及政府的广泛关注。由于城乡在经济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相对于城市失独家庭来说,农村失独家庭在失去独生子女后面临的生活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大于城市失独家庭。因此,本文将农村失独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支持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通过对农村失独家庭的调查走访以及相关资料、文献的查阅,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农村失独家庭生活现状、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协同参与构建农村失独家庭社会救助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