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鳍联合减摇系统建模与滑模控制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受风、浪等海洋环境扰动的影响,会产生各种摇荡运动,剧烈的横摇运动将严重影响船舶的安全性、适航性。舵鳍联合减摇控制系统就是在综合考虑减摇鳍和舵减摇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减摇装置,它在保证航向控制精度的同时,能达到较好的减摇效果,从而提高船舶的航向稳定性、操纵性、安全性以及乘员的舒适性。本文重点研究建立船舶运动非线性数学模型,以及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舵鳍联合滑模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分别考虑作用在船体、螺旋桨、舵、鳍上的流体动力以及力矩,构建了一个风浪干扰作用下的纵荡、横荡、横摇和艏摇4自由度的船舶运动非线性数学模型,并且给出了该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的估算公式。本文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参考了孙景浩提出的流体跟随船舶运动产生附加质量和附加惯性矩的相关理论,使得所建模型更加全面。然后,针对某集装箱船提供的船舶参数,利用本文构建的船舶运动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了旋回试验以及Z形操纵试验的仿真,将仿真结果与相关文献提供的计算数据和船舶操纵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可行性,可用于船舶舵鳍联合控制仿真研究。最后,本文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对外部扰动与模型误差不灵敏的特性,结合非线性微分几何理论,设计了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滑模控制器,并应用于船舶舵鳍联合减摇控制系统。为了方便设计滑模控制器,论文将船舶运动非线性数学模型简化为仿射非线性数学模型。论文针对不同海况,进行了船舶减摇与航向联合控制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在保证船舶航向控制精度的同时,使得船舶达到较好的减摇效果。
其他文献
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识别方法。它渗透到多学科,涉及探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等领域,因其成本低、仪器轻便及多元素快速分析特点,被广泛应用到工业、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作为目前唯一可实现多目标同时识别的RFID技术,多目标
切换系统是一类重要的混杂动态系统,它由若干子系统及其切换律构成,切换律规定了在状态轨迹上子系统间的切换规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涉及到切换问题,需要用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柔性机械臂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存在建模和测量不精确、负载变化以及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其控制方法是关键。本文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方
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将各种先进技术运用到汽车工程中,试图研制出具有全功能感知环境与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汽车,来解决日趋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而如何快速准确地感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储能电源,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不容忽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电池管理系统来进行电池电量监控、健康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在建立完整的系统之前,
机器人定位问题是移动机器人导航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机器人合作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多机器人合作离不开机器人的位置信息,在单机器人导航技术日益完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单片电池的内阻是决定其发电效率的关键参数,也是燃料电池是否正常的最直接反映,所以通过实时测量燃料电池堆的单片电池内阻,对确保燃料电池的安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分析的发展,数字图像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受到各界的关注。图像处理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国防、工业、医疗和日常生活等领域。图像处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
目前我国的电量计量方式主要依靠抄表人员入户抄收,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又不可避免存在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而且对用户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建设智能小区成为必然趋势,原来的人工抄表已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新的电量计量方式应运而生,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化小区成为可能。近年来国家正在推广户外计量技术,以实现方便查表,不干扰住户,使大量人工查表工作逐步过渡到数字化传送。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