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0铝合金厚板局部腐蚀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aomao1983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7050铝合金厚板是重要的航空用结构材料,广泛用作飞机的机身框架、桁条及机翼壁板等承力部件。由于环境腐蚀介质和应力的作用不可避免,7050铝合金板在服役过程中发生剥落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大飞机工程材料研制需要,通过浸蚀和电化学测试,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扫描开尔文探针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分析,研究了7050铝合金板在含C1-1离子介质中的局部腐蚀行为,探求了固溶、淬火、预拉伸和双级时效对合金组织和局部腐蚀敏感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厚板局部腐蚀的方向性,获得了以下结论:(1)合金局部腐蚀起源于粗大第二相,如残留的亚微米A12CuMg相(电极电势比铝基体低100~500mV)和初生A17Cu2Fe相(电极电势比铝基体高100-600mV)。孤立A12CuMg相随着腐蚀的进行极性发生转变,导致腐蚀扩展困难,一般不会形成微裂纹;而A12CuMg相与A17Cu2Fe相间强烈的电耦作用会使腐蚀加速并形成微裂纹。单级固溶温度升高粗大非平衡结晶A12CuMg相逐渐溶解,板材局部腐蚀敏感性降低;但高温固溶会导致合金中再结晶分数快速增加,降低板材的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最佳的单级固溶制度为470℃/2.5h。逐级升温强化固溶可使合金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抗应力腐蚀性能提高;最佳的双级固溶制度为450℃/1.5h+480℃/0.5h;逐级固溶后板材的KISCC值最大,为17.8MPa·m1/2。(2)晶界区域η相覆盖比率决定腐蚀形貌。淬火过程中,随淬火转移时间延长,晶界和亚晶界区域η相覆盖比率依次增加,板材晶间腐蚀形貌由穿晶腐蚀逐渐向粗大网状结构、精细网状结构转变。过时效处理可促进Cu元素在晶界析出相中的均匀扩散,降低板材晶间腐蚀敏感性;但当Cu元素含量接近10at.%(达到平衡状态)后,继续增加时效程度,PFZ宽化严重反而会提高板材腐蚀敏感性。(3)预拉伸变形量宜控制在2%左右。预拉伸变形量增加,晶界析出相尺寸、相邻析出相间距和PFZ宽度先略有增加然后减小;晶界析出相分布由链状变得连续分布;合金抗应力腐蚀性能不断减小。(4)在先低温后高温的双级时效处理的高温阶段,随着第二级时效时间延长,合金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合金腐蚀类型由沿晶腐蚀向穿晶腐蚀转变,使得合金失重腐蚀速率增加;但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裂纹扩展速率减小,合金耐蚀性能提高。最佳的第二级时效工艺为163℃/12h。(5)7050-T7451120mm铝合金厚板腐蚀性能具有方向性。从表层到中心层,板材抗剥落腐蚀性能先减小后略有增加。同一厚度层内不同方向样品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方向>L方向>T方向。这主要与晶粒的形貌有关:晶粒越狭长,合金腐蚀敏感性越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以便预防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创伤性脑积水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
餐后对21项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张理华,周殿友,庄一义,陈秀玲(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医学检验中心,南京210002)关键词常规生化,标本收集,空腹,餐后常规生化检验血液样本采集的传统方式取自早晨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移动支付改善了用户的支付体验,逐渐在全球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然而,由于受产业政策和产业链利益平衡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仍处于
目的:骨肉瘤是由具有成骨潜能的骨间叶组织发展而来的恶性结缔组织瘤,也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之中发病率最高肿瘤之一。骨肉瘤有高度软组织侵袭性以及远处转移倾向,在临床表现出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5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三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共63膝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35膝)在B超引导下针刀、臭氧及药物局部注射三联疗法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咳喘益肺补肾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区别将9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
曲阜孔庙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群的孤例。孔庙原本只是用来祭祀孔子的家庙,按照封建等级的祭祀制度,其不过为大夫的三间之制。但是随着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孔庙在建筑上的等级
生物冶金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溶浸矿石中有用金属的一种新技术,具有装备简单、流程短、建设和操作成本低、对环境友好及可利用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石等特点,现已成为
近年来,随着混沌理论的发展,基于混沌的数字图像加密策略成为研究热点。但传统基于混沌的图像加密算法中,对像素的置换与混淆往往被拆分为2个孤立的环节且相互间的耦合度较低